
陳建中,一位在日本從事文化交流活動的新華僑,黃山美術社社長。多年來,陳建中身在東瀛,文化猶如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結,久久盤纏縈繞在他的胸懷,驅使著他自覺不自覺地從事著一件又一件文化交流的活動。
回歸“文化”的路程
1993年4月,陳建中考取日本城西大學經濟學部。不久,聽張紀潯老師介紹,位于澀谷的東急百貨商店正在舉行“大中國物產展”,陳建中應募而去。
正是在這個“大中國物產展”的賣場上,陳建中向日本客人所做的講解打動了書店開發部長小笠原岡志。隨即,小笠原岡志邀請他參加日本其他地方的“大中國物產展”。利用這個機會,陳建中重新回到了念茲在茲的“文化”地盤。
伴隨著“大中國物產展”在日本的巡展,陳建中感到自己好像在日本進行中國文化之旅。沒有想到,意外的機會來了。柳原書店老板邀請陳建中為書店進口中國文化產品,充當交流的橋梁。在這里,陳建中收獲了第一桶金。第一桶金的收入,讓陳建中深切地體會到,文化,不應該僅僅是一種清雅的賞析,更應是一種商機。沒有商業市場的文化,是沒有前途也沒有生命力的文化。
1999年,當又一屆“大中國物產展”在崇光百貨商店舉行的時候,陳建中已經被委派直接與榮寶齋(微博)接洽了。盡管困難重重,但陳建中憑著勇氣和勤奮,硬闖出來了一條新路。
陳建中和海外華僑華人有著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擁有一個自己有話語權的公司。他用自己家鄉的黃山給公司命名,就叫“黃山美術社”。
靠傳播中華文化站穩腳跟
2003年,一位專門經營中國油畫的日本企業家、“光亞畫廊”的老板找上門來。他看中陳建中對中國文化藝術的忠誠以及為人,把自己買下的中國現代、當代畫家1000多幅油畫作品低價出售給了陳建中。這位日本收藏家說:“我把這些畫賣給你,希望它們能夠早一天回到自己的祖國。”陳建中拿下這些中國油畫后,在日本的文化市場做了數次“中國的世界遺產油畫展”。
從2002年開始,陳建中還參與了榮寶齋在日本的展出工作。這之間,陳建中認識了中國國家文物局的專家陳烈。陳烈對陳建中說:“日本人都能辦關于中國的各種展覽,你難道不行?你也跟著展覽這么久了,對文物也有一定的了解。只要了解中國的文物情況,一樣可以做。就看日本人喜歡中國文化的哪些東西,你抓住他們的心理就行了。”
陳建中仔細思考陳烈的話后,覺得這是條好路,便開始在日本做起了展覽,并且越做越大。
書寫文化創意新歌
中國的“三國故事”,在日本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陳建中從這里面看到了日本人的“三國情結”,更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商機。2007年,他帶領著一個考察團,先后3次前往中國,每次10天左右,行程超過2萬多公里。2008年,他成功在日本推出了“大三國展”,轟動東瀛。
從這里,可以看到“中國文化熱”、“三國熱”,還可以看到一位新華僑的文化創意,并且正在將其發展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文物展覽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同于其他文化產品,必須兼顧學術性和藝術性,陳建中正是深刻理解了這一點,才將展覽辦得越來越紅火。
在日本辦展覽多年,陳建中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按照中國人自己的心愿到日本開辦展覽、讓中國人主動地向日本介紹中國文化。
陳建中更大的目標是:在日本舉辦“長江文明展”。他要努力使每一個展覽都能深入人心,從而得到好的商業回報,把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從而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和話語權。陳建中要在歲月的長河里、在異域的土地上,用“文化遺產”這一主旋律,譜寫出一首傳播中華文明的動人之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