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是藝術家、收藏家才懂藝術,藝術越來越走進百姓生活。收藏熱的持續升溫,春拍、秋拍的火爆,新生事物“文交所”的誕生,讓中國大地上霎時昂起了千千萬萬顆“朝圣”藝術的頭顱,似乎熙熙攘攘,皆為“藝”來;熙熙攘攘,皆為利往。藝術愛好者談起藝術像與藝術談戀愛,即便內心酸甜苦辣五味雜陳,但與藝術結緣換來的奢侈精神享受,堪比戀上夢中情人。
而談到藝術,不論是現代藝術,還是當代藝術,都離不開“推手”。一種米養百種人,藝術也滋養著不同的“推手”,從廣義而言,“推手”可分為評論家、策展人、畫廊經營者、藝術收藏家、拍賣行以及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從業者、藝術鑒定師,還有媒體人等等,這些機構、人群共同構成了不停不歇的藝術發動機,讓現、當代藝術的車輪滾滾向前。
說起截拳道,讀者并不陌生,尤其是一代功夫王李小龍的影迷,至今仍津津樂道。迷著魔者,比周杰倫戀上了截拳道的雙節棍更甚,幾天不練,猶如幾天不洗澡似的不舒服。
李小龍是位功夫哲者,他巧妙地將世界各種武術精華以東、西方哲學理念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所創立的截拳道倡導搏擊的高度自由與技擊的本能性。截拳道的最高宗旨和哲學核心基礎就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強調以“無形之形,無式之式”,拋棄傳統武術特有的“套路”,憑本能的感觸應戰,使自己獲得了真正的功夫自由,自由功夫。
那么,藝術“推手”與李氏“截拳道”之間有什么必然聯系嗎?
有!都是為了在各自的“道”上獲得真正的自由。
可以說,為了在自己的藝術王國里如魚得水,傳統的藝術推手偏重于“術業專攻”,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弄潮搏擊。出于對事業的熱愛,他們像出色的調度師,能合理地調度好自己的情商、智商、勇氣,里面,不乏功成名就者。
而新的藝術推手之所以冠之以“新”,并非浪得“新”名,他們從不滿足于一時的功成、暫時的名就,追求的不止是如魚得水,還是風生水起地造時造勢。他們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一旦出手,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在他們的眼中,只有自由是最美妙的意識流,這,恰恰是藝術精神的核心體現。
本文避輕就重,以上、中、下三個篇幅,就“藝術評論家”、“畫廊人”、“策展人”、“新藝術推手”四個方面與藝術愛好者探討。
藝術評論家
就像球賽離不開解說員一樣,藝術市場的正常運行當然也離不開藝術評論家,藝術評論家的辛勤勞動對藝術市場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A、試圖扮演主宰著藝術家的幸與不幸的角色
戲言道:幸福的藝術家大多是相同的,不幸的藝術家各有各的不幸。而藝術評論家,則試圖扮演主宰著藝術家的幸與不幸的角色。
藝術品要走向市場,需要提高知名度,很大程度是依靠藝術評論家。然而,許多和收藏消費者認識不到這一點,不少藝術家也不能對此認知充分。有的認為藝術評論家可有可無,更有的認為藝術評論家的評論純屬無稽之談,不尊重藝術評論家的勞動,不承認藝術評論家的作用的現象普遍存在。其實,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和收藏家,是十分重視藝術評論家的,他們傾聽藝術評論家的意見,恭請藝術評論家為他們撰寫評論文章,共同商討藝術個性風格發展的方向。自然,有些藝術評論家不尊重自己的人格,為了某種利益胡亂吹捧那些本不該宣傳的藝術家,任意抬高藝術水準極低甚至不堪入目的所謂藝術家的作品水平,造成藝術市場的混亂,這種現象也是大量存在的。此現象固然與有些藝術評論家自身素質低下有關,也與長期以來藝術評論家稿酬太低,社會不重視有關。據了解,西方國家的藝術評論家每天只寫500字即可掛筆。這500字的稿費足以開銷其一天的生活開支。好的藝術評論家的收入一般都超過普通藝術家。
B、擔心的事實與明擺的事實
時下,人們擔心藝術評論因為不真實而產生誤導消費者的現象,這種擔心并非沒有道理。但是,我們并不能以此來否認藝術評論在藝術市場中的作用,這也正和藝術市場出現了贗品就不敢涉足收藏的道理一樣,其關鍵在于如何正確評價藝術評論家。有的藝術家否認藝術評論家的作用,認為自己一般情況下根本不需要藝術評論家為其寫評述文章。然而,這類藝術家一旦需要做宣傳、出作品、搞展覽時,又臨時抱佛腳,急于找一位能為他全面介紹的藝術評論家,有時還為找不到好的藝術評論家而苦惱。也有的收藏消費者從來不看藝術評論家的文章,認為這些文章都是一些不著邊際的話語,對收藏一點作用也沒有。然而,當他真正要花錢購買某位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時,他會不自主地急于去尋找有關這類藝術家的評述文章,從中擬定自己如何投資。這些都是明擺著的事實,有些人只是不承認罷了。
C、必須沾上“藝術”的邊
有一些人認為只要多讀幾本書,就可以做藝術評論家了。這真是有點可笑。有些藝術評論的文章一點都沾不上“藝術”二字的邊。以為寫寫畫家的經歷和畫家的一些創作觀念就是藝術評論了,就拿美術作品來說:它畢竟是一種視覺藝術,除了作品本身必須具備深刻的內涵外,它還有諸如:筆法、色調、造型、構圖和形式基調等等。因為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是形、色、線、情、意的完美結合;畫家作畫要達到融情入景、心隨筆動的境界才能出好作品。這樣的作品才能感染人,給欣賞者以精神的啟迪和美的享受。所以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不只是有觀念就可以的了,因為畫家的觀念和思想如果不表現在畫面上,觀眾就不可能看得見,更談不上讓人欣賞。
現代的藝術評論家要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藝術品的審美的意識觀念也會有所改變,這很正常。但不能拋棄本質的東西——“藝術”二字。如果拋開藝術的核心來寫藝術評論,這無疑是有點牽強附會,自欺欺人罷了。曾有一文學院的院長給一國畫家寫藝術評論文章,與其說寫的是藝術評論文章還不如說寫的是一篇優美散文,內容跟藝術完全靠不上邊,但是它它偏偏在一本畫冊上出現,真讓人哭笑不得。想做一個合格的藝術評論家,還是要在藝術上下功夫,博出位,只會害人害己。
D、圈內人與圈外人
然而當今,很多藝術家都是投機客,只不過湊巧在做藝術。就像許多藝術評論家都是生意人,只不過湊巧在寫藝術批評。生意人最重要的是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市場標準。許多藝術圈中人對于藝術的意見只有兩種:我的立場和錯誤的立場。半路出家的人,在學院派和理論家面前談藝術和藝術之路,似乎是在魯班門前弄斧,在浪子的窗前上演放浪不羈。事實上,藝術理論并沒有想像中那么艱澀,就像有些藝術家和評論家也沒有他們自己宣稱那么光明磊落一樣。現在很多情況是:圈外人看藝術品,評價標準永遠是——這畫畫得真像;圈內人看藝術品,評價標準永遠是——他不是我這個圈這個山頭的,垃圾!
如果有一天,有修養的電影評論家、文學評論家、音樂評論家、甚至美食評論家都加入到藝術評論的行當中,說不定將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空氣,帶來藝術的新粉絲,帶來更多的藝術觀念,甚至會改變整個藝術圈的生態。
這也契合了截拳道“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唯包容,得自由;唯包容,得永生。
E、讓藝術家“牽腸掛肚”的榜樣推手
這個時代是榜樣的時代,至于藝術推手,在國內我們聽說過粟憲庭、顧振清(微博),在廣西我們聽說過蘇旅、劉新,他們都是當今推手們的前輩,從藝術理論、藝術批評,從策展、布展以至于多種多樣的藝術活動,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讓藝術家們“牽腸掛肚”。
從為中國當代藝術作出巨大貢獻的粟憲庭、顧振清,到為“漓江畫派”、“南方風景”立下赫赫戰功的蘇旅、劉新,他們治學嚴謹,學養豐富,被業界譽為點石成金的“金手指”。而他們也堪稱藝術界的雷鋒,他們無私地幫助了許多曾經默默無名的“小卒”,當“小卒”成為今天的“車”、“馬”、“炮”,他們卻靜處一角,坐看云卷云舒,思緒飄然。
榜樣推手們的筆下,不只是傳統的“鳳頭,豬肚,豹尾”,他們以截拳道般的“無形之形,無式之式”,讓生花之妙筆隨處可以開頭,隨處可以結尾,從不落窠臼,沒有任何套路可言。他們以專業的水準、優雅的文風在字里行間為人們自由抒情地解讀了一個又一個的美術現象。
于是,讀者在自由的文字里心游萬刃,畫家在自由的天空里輕舞飛揚。
這,正是觀者的樂享,畫家的樂享。 (羅偉鵬)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