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覺得大寫意花鳥畫的創作是很艱難的。盡管如此,不同歷史階段仍誕生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民初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吳昌碩。吳昌碩的藝術是在內憂外患的形勢下,把篆刻、石鼓文吸收到畫里,從文字書法的源頭來理解民族精神,并吸收上古民間藝術家的創造意識,創造了一種大氣磅礴的藝術,體現出一種民族精神。
上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齊白石。在世界工業文明發展使人性異化的背景下,齊白石想把民間審美的清新剛健、質樸自然納入他的畫中,歌頌平民百姓生活中的生機、活力,充滿感情,充滿智慧。
上世紀50、60年代的大寫意花鳥畫家以潘天壽為代表。潘天壽是在水墨寫實風格最風行的時代,繼續堅持進行大寫意花鳥畫的探索,強調了大寫意花鳥畫的表現力,表現出一種靜謐且永恒崇高的文化精神,并開始把大寫意往現代化方向探索。
隨著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崔子范是把中國大寫意畫推向現代化的代表。崔子范的畫比古往今來的大寫意更強烈、更簡潔、更質樸、更濃重。他盡可能把寫意花鳥畫的寫意精神和寫意手法推向極致,追求極簡約、極粗獷、極潑辣、極實在、極濃重;形式上最簡化、最強烈。因此,感情是非常飽滿的,內容是非常豐厚的,強烈的形式感和拙厚的民間味統一在一起。
1993年我和崔子范先生聊過一兩次,當時他有兩個看法我印象比較深。
我們一般都認為,中國畫的發展從20世紀以來有兩個路子,一是中西融合,一是傳統復興。但崔子范認為,在中西融合里還有兩個路子,一個是以西為主的中西融合,有不少畫家像徐悲鴻、林風眠都是這一種;另一個路子是以中為主的中西融合。以中為主的中西融合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就是朝這個方向去做的。
崔子范還說,他的畫發揮了中國書法里的方和圓的關系。我們看崔先生的畫,會覺得形式感很強,說他吸收了西方的平面構成。崔子范也承認,這在根本上是以中為主,中在于書法的方圓。他說,中國畫最主要的就是先畫圓圈和方塊,把這些圓圈和方塊有機組合起來,組合得要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并和諧統一起來。這跟中國書法基本的東西是相關的。
我們看崔子范的畫冊,實際上也是如此。他把所描繪的意向用幾何形體進行提煉。這個提煉本身,既有中國書法的規矩方圓,又有西方的平面構成。
此外,崔子范認為,畫大寫意花鳥要保存孩童一般的赤子之心。這個童心既敏感又強烈,要使自己回到童年的心理狀態,去發掘兒童的天性,不受束縛,自由發揮,沒有做作的表現。
崔子范說,一個成熟的畫家用童心作畫時,要把大師的精湛技藝和兒童爛漫的創造精神結合在一起。當他把二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他自己也會感到非常快樂。可往往人到了40、50歲時,就失去了對事物的敏感。他說,這時候就需要自己在心靈上返老還童,找到兒童的那種本能的沖動和力量、那種創造的欲望。他說,再好的學校也不能教會人這一點。這需要出自一個畫家的內心,來自畫家自己的想象。
崔子范雖然大器晚成,卻在年輕時就學畫。他跟隨吳昌碩學過寫意花鳥,解放初又去拜訪齊白石,跟他學習理解寫意精神,最終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我想,崔子范是新中國第一個在畫院里推動中國畫發展變革的領導者,他是20世紀里對大寫意花鳥畫做出過明顯突破的重要畫家,他是最早的成功踏出了以中為主、中西結合的中國畫現代化之路的藝術家。他是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寫意繪畫的新里程碑。
崔子范簡介
崔子范,山東省萊陽縣人(今萊西市境內),1915年生,讀過私塾和中小學,曾拜張子蓮為師學習寫意花鳥畫。歷任山東省南海專署專員、解放軍北京醫院政委、國家勘察測量局局長、北京中國畫院(今北京畫院)副院長等職,2011年6月15日病逝在家鄉萊西,享年96歲。崔子范是當代杰出的寫意花鳥派大師,把中國傳統的寫意花鳥畫推向了一個劃時代的高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