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壺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題材廣泛的裝飾,集書法、繪畫、篆刻于一體的藝術風格,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紫砂壺的質地細膩,胎體含鐵量高,給人以深沉含蓄之感。紫砂壺具有良好的透氣性,用它泡茶,色、香、味俱佳,即使注入沸水亦能有茶香;紫砂壺經高溫燒成后,冷熱聚變均不易炸裂,耐熱性和隔熱性強,經久耐用。古人有飲茶品茗的雅趣,古拙純厚的紫砂壺深得無數文人雅士篤好,借物寄情,甚至連九五之尊的帝王也愛不釋手。
此次新海上雅集費盡心力征得一批新加坡陳之初的舊藏和臺灣藏家提供的一批紫砂朱泥名壺,有陳子眭、陳曼生、楊彭年、顧景洲、陳鴻壽、王寅春和黃玉麟等一系列名家。顧景舟制作的紫砂陶具有高深獨到的造詣,所制之器脫俗樸雅,儀態紛呈,堪稱“集紫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可以說是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被海內外藝術界專家譽為“壺藝泰斗”,所享的聲譽可比明代的時大彬。其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其作品造型古樸典雅,形器雄健嚴謹,線條流暢和諧,大雅而深意無窮,散發濃郁的東方美學特色,堪稱件件精品。而本次推出的這件石瓢壺堪稱其代表之作,此壺身及蓋鈕呈三角形,壺式飽飽厚厚,蓋鈕則輕巧巧拱起如橋狀。直流延壺腹弧度斜向上伸,把則順壺肩平伸向下弓起,形狀非圓非方,前后相應妙趣橫生。造型雖簡,卻更能在質樸中見深厚。
另一件極具特色的紫砂壺出自黃玉麟之手,黃玉麟生于清末(1842-1914),是繼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壺大家,他所制的壺選泥講究,作品瑩潔圓潤,精巧而不失古意,靈妙天然。有說他“每制一壺,必精心構選,積日月而成,非其重價弗予,雖屢空而不改其度”此壺精煉紫泥,細密堅致,身筒圓鼓飽滿,作三叉提梁式,執柄合手,便于提取。圓鼓弧蓋,拱橋式壺鈕高聳流順,壺口內收,尤見巧思,一彎壺流自然胥出,乃黃玉麟風格特色。此壺制作規整端正,氣韻秀逸,蓋內鈐楷書橢圓章“玉麟”,此式在黃氏作品不為多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