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伊川縣酒后鄉一家工藝品公司內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銷毀儀式,被銷毀的物品是今年2月參加我省首場鑄銅雕塑展的藝術品的模具。據悉,這種用集中銷毀雕塑藝術品模具的方式保護藝術家知識產權的做法在我省還是頭一回。(見昨日本報A14版報道)
小洛觀點:砸模具是保護知識產權的好辦法
老譚觀點:砸模具是針對作品的一種營銷手段
小洛:那么多精美的模具,就這樣砸了。說實話,我感覺挺可惜。
老譚:沒辦法,這幾年藝術品收藏越來越熱,但是仿制品也越來越多,真真假假讓人防不勝防。看著自己的心血“被盜版”,藝術家能不痛心嗎?這也算是保護知識產權的無奈之舉吧。
小洛:砸毀模具跟保護知識產權有什么關系?
老譚:模具沒有了,就保證了原作的獨一無二啊!
小洛:聽說古代有書商為了獲得孤本而毀掉書的雕版,他們可不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而是希望自己手中的孤本能賣個好價錢。我覺得,這種行為跟砸藝術品模具有異曲同工的感覺。要我說,藝術家完全可以把模具封存起來保管好,何必砸掉?砸模具,其實是一種營銷手段:一旦模具毀了,原作便不可復制,售價自然水漲船高。
老譚:你說得容易,但萬一模具流傳出去,不法商販都照葫蘆畫瓢,藝術家的作品被大量仿制,藝術家們情何以堪?
小洛:不法商販若真的要“山寨”,有沒有模具關系不大。市場上高仿的物品多了,仿制者也不一定都有模具啊!
老譚:我承認,沒有模具確實也有人能仿制出來,但沒有模具加大了仿制的難度。就像火車票實名制實施后,黃牛黨依舊有,但沒有原來那么猖狂了。
小洛:2003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梅文鼎在佛山當眾砸毀模具,說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當時就眾說紛紜,質疑梅文鼎是拿“保護知識產權”做噱頭。
老譚:即便是個噱頭,但如果確實起到了“保護知識產權”的作用,也值得稱贊和提倡!
來源:洛陽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