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昱昱,Yoyo Lee,深圳第一批涂鴉人,“Live with Passion”是他寫在名片上的留言。他在汕頭讀高中,1999年在外國雜志上看到涂鴉的步驟,覺得“很好玩”。先在家里畫,后來跑到街上畫,2003年進了深圳大學工業設計系,和工業設計“沒有深交”,卻執迷于誤打誤撞闖進的涂鴉領域,一發不可收拾。
十多年下來,他成了深圳“涂鴉界”屈指可數的“領軍人物”。
文、圖/記者劉暢
深圳涂鴉風格前沿
“最記得2000年前后,我和友人在洪湖公園河堤上涂鴉,那是深圳涂鴉的發源地,很是壯觀的。”身穿灰色T恤,坐在他和朋友設計的“哈蒲文化”寬敞別致的工作室里,有張學生臉的李昱昱快言快語,桌上擺放著他精心裝裱的自己的涂鴉作品。
“當年我們剛玩涂鴉的時候,才幾個人,廣州的涂鴉群體已經有30人左右的規模了。后來,我們開辦論壇,在網上建立涂鴉板塊,約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畫,洪湖公園、沙河西、華僑城二期、田面設計之都等深圳很多地方都有了我們的涂鴉墻。特別是深圳和香港交流很多,信息快,有關嘻哈和商業的活動多,展示機會多,在深圳成為"設計之都"之后,政府對涂鴉的管制也寬松了,深圳涂鴉總體形成了較為"前沿"的風格。”他說。
涂鴉在不斷創新
“這是2011年STUSSY北京三里屯店開業涂鴉展覽,我們2名深圳、2名香港涂鴉人受邀策展和參展。”李昱昱說,因為是美國品牌在中國開業,我們設計了中國傳統城墻式的涂鴉墻,在太師椅上涂鴉,在大瓷瓶上涂鴉,既可以感受到濃郁中國底蘊,又較好地將源自美國的涂鴉藝術融合起來。你可以看到,涂鴉的介質其實是多元化的。
“這是今年7月,我們在北京嘗試的"光影涂鴉"。”他說,其實在現場,人們用肉眼是看不到“光影涂鴉”的,但是照相機可以用長時間曝光捕捉到光影涂鴉的影像。于是,人臉、“詠春的手”等光影圖像橫空出現在夜幕下的空地,伴著人來人往真是件“很有趣的事”。
大膽跨界 策劃“涂·瓷”藝術展
因為感覺創作有點“悶”,今年7月初,李昱昱剛在香港紅磡曲街興利大廈2M號地鋪,組織策劃了一次大膽的“涂·瓷”藝術展。他組織了9位國內外涂鴉藝術家成立了“9人藝術組合”,用涂鴉的手法、青花瓷的制作工藝創作了一組涂在中國瓷器上的作品,作為一次“穿越青花”般的特別媒介上的特別嘗試。
“有點遺憾的是,目前深圳專業的涂鴉人只有6人左右,有些還長期在外地,深圳有大項目找不到人,需要臨時招外援。而全國最大的涂鴉用噴漆供應商卻是在深圳的,從噴漆銷售量來看,成都、長沙、北京等地涂鴉噴漆的需求量大,香港的涂鴉隊伍也不少。”
對話
廣州日報:為什么喜歡涂鴉?
李:涂鴉的文化態度吸引人自由、包容、貼近草根。不斷有新東西可以打動自己。我一直在嘗試多媒介進行涂鴉創作,將涂寫藝術融入到其他各個領域,尋找可以更佳表達自己的方法。
廣州日報:怎樣品鑒涂鴉作品?
李:涂鴉就是一種視覺表達,或搞笑、或好玩。這與它起源發展過程有關系,最初是被涂在地上或墻上的符號,生命周期短,因為很快就會被人抹掉,不講究有太深的內涵,講究快速直觀的表達。在我看來,涂鴉藝術與商業作品不一樣,商業廣告畫也有涂在墻上的,但這是應廣告主要求的命題作品,而涂鴉創作是不會管你怎么說,就是我行我素。涂鴉,就是一種藝術態度。
廣州日報:涂鴉藝術的發展趨勢如何?
李:未來的涂鴉藝術將更多樣性、多變,形式多元,題材和應用將更廣泛。你看,LV、愛馬仕、百事可樂、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大品牌都開始推涂鴉系列了。手表、名酒、汽車商等奢侈品都對涂鴉青睞有加,涂鴉與雕塑、裝飾、服裝、藝術品等跨界合作的路徑將越來越寬。
廣州日報:深圳有哪些人在玩涂鴉?
李:我所知道的有攝影師、設計師、策劃人,甚至有銀行職員都在玩涂鴉。未來,深圳和香港的涂鴉藝術將更融合,走得更近。香港,有它獨到的品味和眼界,信息更勝一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