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工筆畫,很多人都會想到精致的筆墨描繪出的花鳥蟲魚與仕女,會想到那如同絹上繡花一般的精雕細活。工筆畫,很多畫家都因為其繁瑣的制作過程,對細節有太多苛刻的要求而選擇了放棄。工筆人物畫更是一塊“硬骨頭”。而成都畫院專職畫家向洋卻堅定地選擇了用這種方式進行繪畫創作,并且還以其獨特的視角,畫出了獨具匠心的當代工筆人物畫,是當代工筆人物畫家中的佼佼者。有人曾經稱她的畫有“暗香浮動”。昨日坐在記者面前,這位一貫追求唯美的女畫家優雅恬靜,而又透著執著與堅定。面對她,很自然地就聯想起了她的畫作。人說畫如其人,相信在向洋的心里一定有著一個和她畫作一般美好的世界。
素描入手
內心的審美取向引領向洋入行
在北京舉行的成都畫院建院30年美術作品展上,向洋的三幅作品都引來了不少理論家和畫家的關注。其中一幅工筆人物畫《新居》更得到了業內專家的好評。這幅以災后重建為主題的作品,畫面中沒有以往抗震救災藝術作品的宏大場面;沒有軍民同心,保衛家園的驚心動魄,它只攝取了一對年輕夫妻在災后重建的過程中,粉刷新居休息時的場面,便足以讓人感動。向洋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災后剛得到新居,正親力親為忙于裝修的小兩口。妻子提著油桶準備粉刷墻壁,而面容略顯疲憊但眼中依然透著幸福與希望的丈夫,則拿著礦泉水瓶坐在一旁小憩。夫婦倆樂觀向上,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精神面貌躍然紙上。這幅作品成為了向洋工筆人物畫中的代表作。表達了向洋在大災過后對災區人們的深切祝福。
談及自己畫風的形成,向洋直言道,其實在大學里她最想學習的是油畫。當時她一直在進行素描基礎繪畫,準備主攻油畫。但隨著學業的精進,西方古典油畫和中國傳統工筆畫在向洋的內心激烈的碰撞著。那個時期,她對日本浮世繪和當時中國的工筆繪畫進行了較多的學習和研究。她慢慢地發現,工筆畫蘊含的審美方式竟然那么符合她自己的審美趣味,正是這種內心對工筆繪畫審美的認可,召喚她選擇回到中國畫的傳統中來。與此同時,良好的素描基本功也讓向洋在人物畫上游刃有余。從那以后,向洋便一發不可收拾,一路走來,竟然已經在這條工筆人物畫的道路上走過了十八個年頭。十八年來,向洋由技進道,走過了她藝術上最關鍵的形成期。向洋現在無疑已經是一位優秀的工筆人物畫家,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和風格,但她卻謙虛地說,未來的藝術之路且阻且長,現在明顯地感到時間不夠用,藝無止境。在向洋的世界里,繪畫已經是生命的一部分,她對繪畫的這份純粹的執著決定了她的成功。
用最傳統的中國繪畫
描繪現代人的生活狀態與精神世界
在現代這個人心浮躁的時期,似乎很少有人向向洋那樣堅持畫著如此純粹的工筆畫。她用最傳統的工筆畫法卻描繪出一幅幅充滿了現代感的畫作。“什么是好的工筆畫,我認為一定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她說,“對于中國畫的傳統和創新,這不是一個可以被表演或者打造出來的東西。它必須符合歷史的規律,這是一個由當時的藝術家用他對藝術的真心,全情投入的一種呈現。”她中肯地說,她也在作品中學習、借鑒、引入一些現代的元素,但她不會刻意去嘗試所謂后現代的、前衛的東西,也不會刻意去迎合當代的潮流,一切都是自然流露,是水到渠成的。向洋相信她自己的繪畫如果呈現在若干年后的人們面前時,人們會知道她描繪的就是她所在的這個時期的人、事、物,這個時期的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這對于當前的她而言,就是具有了當代性。至于傳統,向洋認為,那是一種規則,如果你要自稱為中國畫家,你就必須遵從中國畫的傳統。在她看來,用傳統的表現技法去表現現在的世界,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沒有任何的膽怯和底氣不足。對于中國畫的傳統,向洋充滿了深深的熱愛。她說:“一個民族是否真的強大,看的不僅是它的經濟,更是它的文化。我們如果丟掉了自己的傳統,那便是丟掉了幾千年的智慧,沒有智慧的民族,還能有什么前途呢?”
向洋很享受傳統工筆畫三礬九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她體會到有“定”,有“靜”,有“慧”。她認為這其中蘊含著中國最根本的人文精神。這個過程對于她,就是一種修行。在大多數人看來的工筆畫很磨人的過程,卻是她最享受的過程。因為這個過程可以磨掉急躁心慌,磨掉雜念煩惱,那是向洋找到的一種與她自己相處最優美和真實的儀式!向洋緩緩而談,我能感受到她帶著一顆純善的心深深的熱愛著她的繪畫藝術!她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作為一位當代的藝術家所擁有的心境和情懷。
從小我到大我
追求畫出美好心境界
在向洋的畫室,掛著一幅最新創作完成的工筆作品《境隨心轉》,這幅作品用了1個月的時間來創作。她指著這幅作品,介紹說,這是她近一兩年來有了新的思考過后,在題材上最新轉型的一幅作品,是她創作狀態的最新體現。向洋透露,她之前的作品,如《女孩與貓》系列,主角多為都市少女。她們都是活在自我世界的小女人。孤獨、寂寞、還有點小資,是都市白領女性的代表,也是她當時自己真實生活狀態的寫照,是其自我的抒發。畫面中充滿了現代感,慵懶與舒適。隨著自己藝術和思想的逐漸成熟,她的創作意境也慢慢開始變化。“現在我希望能跳出小我,用作品關注更多有深度的內容。《境隨心轉》正是我的繪畫"由淺入深"的嘗試。”我看到,《境隨心轉》描繪了一個荷葉叢中亭亭玉立的女子,遠處亭臺樓閣,仿佛是一出世外桃源的仙境。女子身穿白紗,含蓄清澈的眼神中透露著愛與自由。最經典的是,畫家在女子的身后,頗具深意地為其蝶化出一對翅膀……向洋告訴記者,她在這幅作品中隱喻著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的困境和不如意,但經歷“作繭自縛”的過程并非為了使心靈變得灰暗,只要愿意,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擁有有化蝶蛻變之后的美麗境界。“人會學著成長,蛻變的過程很美,不論男女老少,美丑善惡,都會在生命中體驗這個過程。畫面上這樣一位美麗女子的形象以及仙境般的造景,都只是載體,目的只是為了寓意呈現這種存在于所有人內在的美。”她說,不管是之前都市女性,還是現在的蛻變女子,都是她用繪畫追求唯美的一種方式。而她現在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創作方向,她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帶給觀眾的不光只是形式上、造型上的美,而應該還有更多的精神上美好的充滿希望的正能量。在藝術的成長過程中,向洋正在走出她“小女人”的世界,開創更廣闊的藝術天地。她要用其畫作描繪出美好的心境界,帶給人們更高境界的藝術享受。相信向洋將描繪出更多的優秀作品,讓我們拭目以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