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貼近生活
2012年春拍,各大拍賣行都費盡心思挖掘新的板塊和新的專場拍賣,藝術品背后的文化價值再次受到重視和追捧,拍賣公司推出的新專場均得到市場認可并取得不錯的成績。7月11日結束的朵云軒2012年春拍當代篆刻專場成交火爆,總成交366.79萬元,雖然是一個小門類,沒有很大的資金進入,但是93.9%的成交率,無疑也是今年春拍罕見的好成績了。
5月中國嘉德春季拍賣上,錢松刻壽山石薄意山水方章(兩件),估價50萬至60萬元,成交價達到356.5萬元,這無疑創下近年來金石篆刻拍賣的最高價。而在保利和匡時,陳巨來作品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金石篆刻的市場明顯已經啟動,并未朵云軒的當代篆刻專場提供了參考依據和有利的市場條件。


韓天衡篆刻閑章
“朵云軒2012年春拍當代篆刻專場”是中國第一次當代篆刻名家的拍賣專場,遴選自30余位西泠印社社員的82枚印章,數量不多,平均估價在萬元左右,拍賣預展時就吸引了眾多的篆刻藏家和愛好者前來參觀,拍賣當日更是有許多篆刻藏家、愛好者、篆刻名家的粉絲涌入拍賣現場,人們議論熱烈,舉牌更加踴躍,現場一方篆刻大師韓天衡的閑章10萬元起拍,30萬元落槌;西泠印社副社長童冶方的一方印章, 8萬元起拍,19萬元落槌……
該拍賣專場策劃人、著名篆刻家袁慧敏在拍賣前對雅昌藝術網記者說:“前幾年印章市場不成熟,但是現在到了該做的時候了,因為市場上老的開門的東西越來越少,而印章本身的存世量也比較少,市場的流通也越來也少,而拍賣本身就是一個中介機構,提供中介服務,應該對市場有一個導向作用。很多投資者有錢,但是不知道如何投資,拍賣要向他們推薦好的作品,而這次的拍品價格都很低,甚至幾千元都有,市場上很難找到這樣低的價格,所以會很親民,老百姓也可以買,且不存在真假問題。
另一方面,橫向比較,海派書畫和當代書畫的價格已經很高了,做這個專場的目的也是要提高篆刻家的地位;同時為買家、投資家考慮,找到能夠消費和收藏的貨真價實的、好玩的東西,讓利,讓收藏家得到實惠是我最大的心境。”
袁慧敏一直主張做主題拍賣,他也是國內最早關注印章拍賣的,西泠印社2006年秋季拍賣中,設置“犀象留痕”近現代名家篆刻,其中一方“方介堪刻張大干象牙用印”拍出99萬元高價,在此之前,印章嚴重被低估,之后,全國興起印章拍賣風潮。
“我做拍賣,主張打個人的品牌,做專業專版,只為喜歡玩的人服務,不為吵架服務。”袁慧敏告訴記者。“印章雖然是小東西,但是很貼近人們的生活,收藏字畫需要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是印章價格相對較低,而且年紀大的人對圖章有很深的感情,基本人手一枚圖章,領工資之類的都需要用到。印章的材料是純天然的,擁有五彩繽紛的顏色,再加上名家的雕工,印章是很好玩的東西,背后的文化價值更是氣象萬千,因此老百姓都很喜歡。”
物美價廉“閑章”受歡迎
觀察歷年的拍賣會,閑章都是最受歡迎的。閑章喜聞樂見,容易上手,也容易購買。因為不論是書畫家、詩人、文人、教授,只要自己喜歡,閑章是能拿來用的,而且閑章的內容也很豐富,但名人印章則不同,比如齊白石的印章,如果說喜歡他的風格,只能作為收藏品罷了。
“現在的老百姓購買印章都有一個需求,問是否由西泠印社社員篆刻。所以作為第一場專題拍賣,我們也就定位于西泠印社社員的作品,因為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收藏群體。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舉辦的“萬國印譜”藝術展,就集結了江浙滬地區的六十余位優秀篆刻家,其中不少是我國印壇的著名篆刻家。如:高式熊、江成之、劉江、韓天衡、童衍方、陳振濂等等,反響很大。
西泠印社社員在篆刻的地位是很崇高的,人數也比較少,不管到哪里,國內還是國外,西泠印社都算是百年老店,既然要做當代海派名家篆刻專場,名家自然也就定位于西泠印社社員。”袁慧敏告訴記者。
“海派篆刻素有“半壁江山”之譽,此次遴選的西泠印社三十余家。其中有韓天衡、童衍方和劉一聞三家,對當代海派篆刻而言,韓天衡是旗幟,童衍方是王者,劉一聞是逸士。還有海歸四家吳子建、徐云叔、陳名屋和陸康。吳子建是一個傳奇。他和韓天衡相比,韓天衡是守望今古的一代宗師,而他,是獨孤往來的一名大俠。徐、陳、陸溫文爾雅、慨當以慷,他們是舊年錦時的書香。還有江成之和高式熊兩家,他們是西泠印社中人而今欣欣可見的最年長的前輩。至于八二年才出生的金良良,就是欣欣可見的來者了。”
袁慧敏告訴記者,之所以會想到舉辦當代海派篆刻專場拍賣,是受到市場的啟發,一級市場有收藏當代的苗頭,而且多為外地藏家。“拍賣上買的人不多,主要是市場上有收藏的苗頭,外地藏家給了我啟發,民間逐漸有收藏單件或成套的當代印章,這是我辦這個專場的一個理由。”
整個專場全部都來自名家篆刻作品,然而價格卻不高,有人稱“100萬買一部海派篆刻史”。袁慧敏告訴記者:“價格低,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拍品是直接從市場上征集的,由于我海外的一些關系,將這些篆刻大家遺留在海外的作品征集回來。我們沒有和篆刻家發生直接的關系,價格相對較低。比如韓天衡的市場價格是10萬/字,這次朵云軒征集的一件《韓天衡篆刻閑章》,三個字才定價10-15萬,遠遠低于市場價格,這也是該專場吸引人的地方。做拍賣,價格的把握很重要,很多拍品很好,但由于價格問題反而拍不出去。”
印章收藏在中國的發展
從古到今,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皆好印,喜歡收藏名人名印,因此,印章的收藏價值在海內外特別是華人圈一向被看重。
民國時期,印章收藏之風,可謂盛極一時,藏家輩出,例如:大陸的趙叔孺、王福庵、丁輔之等等。而當時的書畫家也都很注重印章,如吳湖帆、溥心畬等,創作什么樣的作品,即使用什么樣的印章,用完會將印章擦拭干凈,由于這些書畫家對印章的重視程度,因此出現了一批篆刻大家,如方介堪、陳巨來等。
由于歷史的原因,文革之后,內地印章收藏日漸式微,交易清淡。上世紀80年代后,大量日本書道團訪華,那時為了換取外匯,全國各地文物商店、友誼商店、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等出口單位,大量的明清名家印章及名貴珍稀印石,被廉價出口,一般標價數十數百元。之后,港臺人士來大陸探親,也會低價帶回不少名家印章及各種印石。
今天,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第三次浪潮,國內人才開始慢慢將丟失的印章撿回來,逐漸讓文化得以回歸。
國內的印章拍賣真正起步是在2007年,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北京榮寶齋1995年首屆藝術品拍賣會推出的“印章文玩”專場。192件標的計417方印章,大多出自西泠印社早期社員方節庵后人,流傳有緒。最后以78%的成交率、436萬元的成交價獲得圓滿成功,其中“趙叔孺自用穎53方,以26.4萬元拔得頭籌。這是國內首次規模較大的印章集中拍賣,引起了篆刻收藏界的極大興趣,不過買盤主要還是來自日本、香港等境外行家。袁慧敏告訴記者:“這些拍品大部分出自上海,現在看來,都是不得了的藏品,但當時市場關注少,都是海外的藏家買。國內的人不懂,懂的也買不起。在這之后,印章在拍賣市場就很少出現,偶爾出現幾方,也是依附于文玩雜項專場,價格也不高。”
2006年秋季拍賣會,西泠印社推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印章專場——“犀象留痕”近現代名家篆刻,成交率達87.43%,總成交1239.76萬元。一方由方介堪為張大千所刻的“瀟湘畫樓”象牙章,以99萬元的價格,創下了單方名家篆刻拍賣的最高紀錄。這次拍賣成功引起連鎖反應,知名拍賣公司開始把目光對準印章。發展至今,國內印章拍賣已形成朵云軒“金石緣”、嘉德“國石國藝”、西泠印社“近現代名家篆刻”及福建省民間藝術館“當代壽山石”等四大特色專場齊頭并進的格局。
名家篆刻價值被低估 亟待文化價值回歸
“印章是金石的概念,過去金石是有錢、有文化的人玩的,現在印章落到這個地步,價值遲早會回歸的,但需重新認識它的重要性。”袁慧敏表示。
印章長期以來不被關注,玩的人少,是因為有“鑒定”這個制約條件。雖然各個門類都存在鑒定的難題,但是印章鑒定尤其難,印章作偽不是今天才有的,由于東西小,要求就更高,鑒定也更難,因而阻礙了發展。近現代名家篆刻價格嚴重被低估,比如吳昌碩、陳巨來等,名家篆刻在整個印章拍賣中的地位,相當于書畫中的古代字畫,收藏價值及文化底蘊是不言而喻的。

錢松“刻壽山石薄意山水方章(兩件)”
“今年印章市場突然火了,但主要集中在新的。中國嘉德春季拍賣中,西泠八家之一錢松“刻壽山石薄意山水方章(兩件)”,估價50萬至60萬元,成交價達到356.5萬元,以前這個價格是無法想象的。主要是因為之前玩石頭的一批買家不過癮,新石頭價格太高,就剩比誰有錢了,玩到后來就是文化,玩印石的來玩篆刻。藝術品市場盤子很小,但是業績出來了,洼地就不斷被填補,玩的人也慢慢多起來。”袁慧敏說。
“印章是小門類,以前不被關注,今年突然拍這么高的價格,其實價格還沒到位。印章的文化內涵沒有被挖掘,印章是小資金,現在幾百萬可能一張畫都買不來,可是拿來買印章卻可以,所以很多人開始進入印章市場,花錢少,還方便攜帶,而且懂文化的人越來越多。
而當代篆刻主要還是消費,我發現有很多新面孔,更加年輕化,有很多財務公司、文化公司的白領。他們有些不吸煙,不喝酒,感覺玩點印章挺好,以后可以傳給子女。以前古玩圈有句話:懂的人買不起,買得起的人不懂。但是現在時代變了,現在的年輕人文化水平高,可以很快進入這個行業,而且當代印章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且不存在真假的問題。其次,書畫家也會被吸引到二級市場,因為名家篆刻的價格很高,書畫家要使用印章,找名家篆刻是很貴的,但是這些閑章,買來就可以用;再次,博物館或者團體機構可能會是一個方向,填補藏品空缺。”袁慧敏分析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