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國平《四大美女》黃楊木四件套,尺寸不一

林學善《林則徐》龍眼木90cm×55cm×38cm

俞開明《敝帚自珍》擺件黃楊木35cm×25cm×14cm
“近幾年木雕價格雖然不斷上升,但諸多精品的價值還未完全體現,目前是收藏投資的好時機。”上周末,由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舉辦的木雕專題講座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福州象園木雕工藝代表性傳承人林學善,與廣大市民分享了福州木雕目前的發展趨勢和走向以及福州木雕的收藏與投資。
材料價格上漲木雕行情逐步走俏
近年來無論在一級市場還是拍賣場上,國內當代工藝精品表現突出,價格快速上漲,成為藝術品市場的黑馬。而縱觀福建,本土當代名家的木雕藝術雖然也陸續走上拍賣市場,吸引了不少收藏界人士的關注,但從藝術價值看,阮寶光、林學善和佘國平等當代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目前在市場的價位還處在低位,其價值還未完全體現,具有極大的升值空間。
對此,業界認為,這是由于大眾對于木雕藝術的認識還不夠,和市場根基深厚的壽山石相比,當代木雕市場還不成熟,還未受寵。同時,面對藝術品越來越商品化的趨勢,經營、炒作的人多,而潛心創作的人少。林學善直言,福州雖然有閩侯上街等地形成一定規模的木雕市場,但是目前仍停留在賣材料的階段。好的木雕工藝師比較少,藝術水平不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福州木雕的發展。福州木雕行業要發展應走“手工藝品轉向藝術品”的道路,力求提高作品的藝術性,并克服與市場脫節的缺點。
價值洼地收藏投資正當時
福州作為中國木雕三大產區,福州木雕更是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藝人齊集,十分興旺。
可如今提起福建木雕,多數人只知莆田木雕,福州木雕卻盛名不負,這是否意味著福州傳統木雕行業已經衰退?
林學善告訴廣大收藏投資者,“這并不意味著福州傳統木雕不行了,而是發散到各地了。比如曾向福州藝人學習的莆仙同行,在傳承福州木雕技藝的同時,結合本地精工細作的特點,近年來發展勢頭頗為迅猛。”
林學善還說:“目前,福州木雕正處于低潮期,但是福州木雕現有的作品中不乏精品,而且價格適中,正是投資收藏的最佳時機。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年輕一代有潛力的雕刻家的作品,因為他們吸收的知識、修養更多,相較傳統的木雕作品,他們的作品則更有時代氣質,上升空間也較大。當然,由于目前人們對木雕的認識還比較少,因而受眾群體還比較窄,可通過辦展覽、拍賣會、講座、交流互動等形式培養大眾對于木雕藝術的認識,進而能夠給觀者帶來情感共鳴,引起觀者的喜愛之感并學會欣賞木雕藝術品,也是非常必要的。”
藝交會助波瀾木雕收藏:重材更重工
收藏愛好者該如何收藏木雕藝術?
業界專家認為,作為一項技藝精湛的藝術,木雕藝術品的價值還未得到完全體現,其市場價值也正逐步上升,以達到“物有所值”的平衡,目前是收藏投資的好時機,而收藏一定要堅持重材料,更重工藝的原則。
為了擴大木雕藝術的影響力,讓民眾更好地認識木雕藝術的投資價值,上周日,海峽文交所在福建省民間藝術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木雕藝術專題講座,受到業界和市民的廣泛好評。海峽文交所總經理葉少波表示:“海峽文交所開辦這類藝術講座,因為我們首先要做一個藝術品知識的傳播機構。我堅信建立一個良性的市場就是最好的文化傳承!再艱難我們也要跨出第一步。”
據了解,海峽文交所還將于8月4日—5日在福建省民間藝術館,舉辦第一場木雕仿古家具專場的海峽藝術品交流會,精選了林學善、佘國平、俞開明、李鳳榮、鄭大木、潘發清等名家大師極具收藏、投資價值的作品。屆時不但給市民洼地收藏提供一場木雕“淘寶”盛宴,相信還將對福建木雕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