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與雅昌藝術網合作的《收藏尋城記》首站登陸成都,在中國收藏文化地理論壇(成都站)的精彩討論中,成都杜甫草堂詩書畫院營銷策劃總監,成成都市文物局專家庫專家江功舉先生,幫助了許多藏家在拍場上競拍藏品,在成都站的論壇上,他從成都的收藏狀況中的袍哥文化對于藏家以及藝術家的限制。

江功舉先生
成都收藏的現狀,10年之前,這個市場缺少的是買家,江功舉先生個例說明這個現象:“我當時為朋友在嘉德70萬賣的字畫,包括傅抱石的成擅,黃永玉的一個作品,一共有10來件的作品。當時在嘉德覺得可以,當時嘉德的董事,讓司機用沃爾沃把我送到了機場,我當時說這是什么車?他們說這是沃爾沃,說這是高檔車,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沃爾沃”。但是成都的收藏市場發展到今天的狀況是不缺買家了,不缺錢了。
“陳子莊作為著名的藝術大師,他當年在成都的畫很便宜,現在陳子莊的畫的價格20、30萬一平尺,都還沒有到他應有的價格。說明這個市場不缺錢,有資金進入,怎么樣進入?我談一下我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做研究。四川有一個傳統,四川前輩的文化人,從清末開始就是著而不作,講的多,實際傳播出去的很少,這樣影響到后面的書畫家也好,藏家也好,我們的藏家也是藏而不研,收藏了購買了,但是研究的少。以后的出路在什么地方?我們的藏家如果把自己的功夫花在研究上,那么,就會有很大的收獲。比如,我們四川這一百年,我們產生了很多優秀的書畫家,但是現在藏家的認知范圍很很不夠。這些書畫家,他們的藝術成就,在全國來看,一點都不遜色于其他地區的書畫家。有鑒于此,我們的江小明先生決定辦一個四川十位老畫家的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我們的頂尖美術家看了這些作品之后,評價非常高。陳子裝不講了,我再補充一個,劉老師講到西嶺拍賣一平尺就是20、30萬,當時我感覺很敬佩的是,我們成都的買家臨場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比如一位冷成俊先生,他成英國趕回來,一聽說這個事,他把機票退了,原來機票是要晚幾天回來,趕不上,他就改簽,然后損失了一點錢,讓我在成都為他聯系好,安排好住宿,然后他晚上六七點到的上海,然后連夜又到杭州,到了杭州,晚上去房間都很困難了,住到第二天一早就拍賣,他什么都沒有看到,他就拍了,一看那個形勢大大出乎意料,但是他卻是以個人之力發起了保衛戰,毫不猶豫地那一場買了五百多萬回來,我聽了之后很感動,他說再怎么樣,我們都要把這些作品拿回來。我們的江小明先生那一場也買了很多,兩位差不多買了一千萬”。
所以對成都畫家的再認識還有很多可做的地方,只要只有的藏家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成都的袍哥文化就限制在一個小圈子里,水平就停留在這個小圈子里,也不愿意交流,可能這與我們盆地長期潛移默化的意識有關系,如果可以跳出小圈子交流研究,發現成都這一百年很多優秀畫家的作品。我的方向主要是這方面,當代藝術我也知道成都有很多優秀的藝術家,但是我談不出更多的東西。我想說的是我們這一百年很多優秀的藝術家,還有很多未被我們認識到的,機會是很大,如果這些挖掘出來之后,不但是我們書畫家的名氣會發揚光大,我們收藏家的品位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民間的收藏力量做了很多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官方這方面做的很少,不過現在成都政府提出了巴蜀畫派這個概念,巴蜀畫派首先理清源流,過去的路怎么走的?我們弄清楚了,未來的路怎么走才清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