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時與雅昌領導共同開啟收藏文化地理之旅——這標志著收藏尋城記活動正式啟動
7月19日,匡時拍賣公司與雅昌藝術網聯合打造的“收藏尋城記”正式啟動,活動將致力于尋找地方文化與收藏傳統的聯系,這意味著拍賣公司與專業藝術媒體聯合發掘市場潛力的開端,也成為互聯網時代一次全新媒體開放模式的樣本。
收藏尋城記的“野心”
兩個星期之前,匡時拍賣的副總謝曉冬跟著名的藝術史專家白謙慎有過一次交談,白謙慎提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課題,他曾在研究里面提到,十九世紀上海藝術市場的價格在短短的十幾年當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上海藏家的興起。而當時在吳中地區、山西地區、北京地區藝術品價格出現了差異。

匡時拍賣副總經理謝曉東詳解收藏尋城記的意義
“當時很多不同地區的人都喜歡收藏藝術品,都跑到山西去找了,但是價格上面會存在著很多差異。包括可能收藏的種類也有差異,于是我回來之后想,這個收藏地域的特色還是比較明顯的,因為我們公司的關系,我們跟各地的客戶接觸過程當中我們也發現,每一個地方的買家、藏家他在選擇藝術品的種類,他在進行配置的時候,實際上都會受他的當地的文化性格,歷史傳統的影響。所以我們非常感興趣一個課題,就是說怎樣去挖掘一個地區的歷史文化跟這個地區的收藏的歷史與傳統,以及正在興起收藏潮流的關系。”謝曉冬回憶那次談話時說到。
兩周之后,謝曉冬將這個故事講給全國媒體時,這個想法已經變成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和雅昌藝術網聯合主辦的“收藏尋城記”。
整個“收藏尋城記”分成幾個系列活動,首先是以“潮流與傳統”為題,在全國十個城市舉辦中國收藏地理文化論壇,邀請當地的文化名人、藝術家和重要藏家,“我們希望做一個跨界的對話,能夠深入的去探討收藏背后的原動力。然后同步在十個城市推出匡時的公開征集活動,雅昌這一次也充分發揮雅昌的論壇優勢,舉辦匡時線上征集記。在文化論壇和征集的時候,我們還將推中國的區域收藏的系列調查,最終形成《中國城市藝術品購買力報告》,旨在對每一個地方的藝術購買情況做出一個比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而這份報告與我們的深度采訪,將形成一本《收藏尋城記》的書,呈現給全國的讀者。”

雅昌文化公司總經理張東在啟動儀式上提到《收藏尋城記》的出版計劃
雅昌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東提到《收藏尋城記》的出版計劃,“我們將通過對藏家的采訪,完成城市收藏文化特征的報道,通過調查完成《中國城市藝術購買力報告》,希望能夠通過雅昌藝術網媒體的視角來解讀中國城市收藏的魅力和實力,實現二次傳播的價值。”
拍賣市場的數據基礎
“很多人把收藏的僅僅視為一種商業行為或者投資行為,在我們看來這遠遠不止收藏本意,收藏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行為。因為藝術品本身,我們如果去看我們的歷史,我們古代的收藏史,我們會發現圍繞藝術創作實際上是凝聚著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的審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藝術作品相關的收藏系列的展開,實際上是共同來參與這樣一個收藏文化,一種生活方式的建構,一種審美觀和一種價值信仰的建構。這就是為什么在項目里面增加其他環節的考慮。”謝曉冬說。
“發現藝術品價值應該是這個產業鏈過程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完成的,這種作用力應該是一個群體經驗,不是一個個體經驗。”雅昌藝術網總編朱文軼說,“大多重要的藏家、活躍的藝術市場在北京,但是我們要把這個經驗帶到更多我們陌生的城市去,也許那里有讓我們意外的經驗和發現,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收獲,無論是對于媒體還是拍賣公司,發現并傳播真正的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是我們共同的目的。”

雅昌藝術網總編輯朱文軼從媒體角度詳解與拍賣公司的合作
為了保證數據的精準和抽樣的全面,匡時的公開征集成為非常重要渠道,又被分成兩個環節,“一個是大量參與講堂現場的觀眾,他們會成為重要的樣本來源,這些參加者能精準地定位于當地收藏的核心群體。另外雅昌的調查人員還會跟隨匡時對重要藏家進行深度訪談。”朱文軼說,雅昌藝術論壇還第一次啟動了大型的線上的問卷調查,保證抽樣的信度和效度。“從昨天來看,我們問卷剛剛發布,在論壇已經有大概三十多份有效問卷收回,僅僅是一天的時間,我相信隨著這三個月的時間,我們樣本和精確性應該都會有一個充分的把握。數據統計完成后,擁有多年數據研究和數據監測經驗的雅昌市場監測中心將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形成實證和經驗的綜合報告。開啟一個窗口,讓大家去對這個知識和信息有興趣,為一個健康的行業建立透明權威的數據基礎。”
開放平臺:互聯網時代的藝術品市場
“拍賣市場這些年的發展得益于優秀的行業參與者不斷崛起,也得益于民間收藏市場的崛起,而民間市場的過渡繁榮也帶來了一些文化,這是有著巨大信息不對稱,很多誤解也是隨著市場繁榮而來,我們希望這一次收藏之旅成為一個播種機,通過我們在十個城市大量采訪和調查,把收藏里面文化基因解碼出來。”
在朱文軼看來,收藏尋城記不僅是一個播種機,還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征集的模式,把征集和觀念教育普及推廣相結合,既然要征集拍品、全國巡回,不妨把它變成一次觀念之旅,共識之旅,開創性把線下結合和線上相結合。“因為我想論壇在國內發展很多年,帶動很多藝術類,古玩類論壇質量參差不齊,某種程度來說加劇了行業信息不透明,通過這個活動雅昌藝術網能夠成為藏友輸出的綠色通道,這無疑給我們80萬核心用戶創造一個環境,從而形成一個論壇生態。對于論壇而言,一個健康的生態就是生命。”朱文軼談到,論壇在中國互聯網產品中因發展較為成熟,因此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圍繞藝術品收藏出現了良莠不齊的互聯網論壇類產品,雅昌與匡時啟動“收藏尋城記”,可以成為網友直接面對權威收藏機構和正規市場的機遇,也成為認證一個權威論壇平臺的有效手段。
“《收藏尋城記》開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拍賣公司和行業媒體、行業研究機構的合作模式。”朱文軼講到,匡時和雅昌藝術網作為戰略伙伴,在這一次活動中間全面向對方開放資源,匡時向雅昌開放重要的藏家資源,使高質量的文化地理論壇得以呈現,也使得《城市藝術購買力報告》的定向研究獲得了非常精準的調查人群,讓雅昌有可能出具一份在國內最具有公信力的藝術購買力分析和城市藝術品市場的評價。雅昌向匡時開放80萬核心用戶,讓他們可能全面的加入到圍繞收藏文化,秋拍征集活動中去,向匡時輸送客戶非常重要的通道。
“我從來沒有覺得一個藏家是一個拍賣公司的私有財產,我經常跟大家講,拍賣公司的信息其實表面上說起來很神秘,其實是公開的。因為這個市場是公開的。” 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說。朱文軼也認為這種戰略關系遠遠超越了媒體和拍賣公司簡單的關系,“無論雅昌和匡時,我們都是一個服務平臺,無論收藏地理文化論壇、《城市藝術購買力報告》還是聯合出版的《收藏尋城記》,都不是著眼于短期業務利益,而是立足于行業客戶的利益,立足于行業根本利益,出于這個動機把資源進行充分的整合,我想這符合一個開放的互聯網時代的根本精神,也希望雅昌藝術網在未來能夠成為這樣更具有公信力的與行業媒體共榮,與行業共同發展的一個開放平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