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市場被稱作避風港,因為其他行業(yè)的產品都有估值的標準,而沒人能說出思想到底值多少錢。大量資本涌入藝術市場,而藝術市場每年也在生產大量的產品,但誰都沒有能力給繪畫或者雕塑創(chuàng)建一個ISO質量體系認證。結果就是,幾個知名的藝術家價格飆升,但誰也沒有證據說這是藝術品的通貨膨脹。
要想把蛋糕做大,我們需要盡可能解決一個首要問題:知道藝術品市場到底有多大。眼下來看,由于數據的匱乏和評估體系的缺失,專家們僅僅能告訴我們,政策一片利好,未來市場很大。
一個理性而健康的市場,要的絕不僅僅是煉金術般的回報率,拿夠了就溜的心理,叫做“涸澤而漁,焚林而獵”。冷靜的投資者,不會僅靠拍賣數據就斷言藝術品市場多大多好,而是用長遠的眼光去分析,穩(wěn)妥的藝術品消費市場在哪里,何時形成,消費量有多大,等等。這是一個漫長和艱苦的建設過程,但德美藝嘉愿意試著開始。
梅建平:世界藝術品拍賣市場供應到底有多大?
我們現在要做藝術品投資,首先要弄明白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整個世界藝術品市場上流通的總量是多少?這個問題是我今年4月在普里斯頓大學做演講時小布什的前經濟顧問曼昆(N. Gregory Mankiw)問我的。當時這個問題我沒有回答出來。
后來,我想了想,這個問題和小時候做的智力測驗題有點相像,這個題目是怎么樣的呢?試想一下,你到公園,看到一個很大的湖,你看里面有很多的魚,你在想這個湖里面到底有多少條魚?你并不想一條一條數出來,而是想估算出來。比如說是五百條呢,還是五千條呢?還是五萬條?那你想一想,你有什么方法, 才能做出一個比較合理的估計? 有一個辦法,比如說你可以用一上午的時間撈魚,先把魚撈起來,每撈一條你就做一個記號,這條是撈過的,然后再把他放回去。比如說第一次你撈了一百條魚,做了記號,然后把魚放回去;再第二次撈,這次你就會發(fā)現有的魚是被撈過的,有的魚是沒被撈過的。假設你撈起來的又是一百條,其中有十條是曾經被撈過的,那么我想根據這些數據,你能不能猜一下這個湖里大概有多少條魚?這實際是概率的問題。可以假設這一百條魚被放回去以后均勻的分散在這個湖里面,然后你隨機再去撈。那大家想想,均勻的分布在池塘里面,你從一個地方撈了一百條魚里面有十條是被撈過的,那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整個池塘里面是多少條魚?是一千條魚。你可以假設池塘里面的魚有X條魚,它比上曾經被撈過并做了標記的魚是一百條,這個應該等于什么呢?應該等于100條除以10條,然后你就可以把這個X算出來,這個X是多少呢?也就是1000條魚。
X/100=100/10 X=(100*100)/10=1000
現在我們的每次拍賣就相當于撈魚出來,一年的拍賣我們有一個數據,中國是500億人民幣,也就是相當于80億美金, 差不多占世界總額的三分之一。那么也就是說全世界一年的拍賣總額是240億美金。 240億美金是一年的拍賣額,就相當于第一次撈出多少魚出來。那么現在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是下一次拍賣的話,里面有多少是重復第一次拍賣的作品呢?當然每次都不會完全一樣。但是,我們知道,在梅摩指數的數據庫里面,我們發(fā)現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全世界的收藏家,他們平均的持有時間是28年。也就是說你隨機地從這個(拍賣的)湖里面去撈“魚”,如果大家持有的時間平均是28年,你隨機去撈一條“魚”,你撈到以前拍賣過的“魚”的概率是多少?假設持有的時間是[1,57]之間均勻分布的, 我們馬上就可以算出全世界拍賣市場上藝術品的供應量是: 240億乘上57,約為13,680億美金。這就是世界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總供給。與其相比,世界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30萬億美元。
梅建平:藝術品市場潛在需求是多少?
藝術品市場的潛在需求是多少呢?全世界現在的個人財富總量大約是200萬億美金,如果藝術品成為一個金融產品,也就是說大家把它作為一個資產來進行投資的話,那么這200萬億中間有多少要用到藝術品上呢?巴克利銀行根據梅摩指數在2005年出過一本金皮書,他們推薦全世界高端人士和機構投資者拿出百分之五的資產配置到藝術品。200萬億的百分之五是10萬億! 這就是藝術品市場如果金融化以后它潛在的需求。但是我們現在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總供給不到14000億美元。我想藝術品一旦證券化以后肯定會有更多的供給,但這個供給不可能一下子就增加那么多。那能夠使得這14000億和10萬億之間達到均衡的就是藝術品的價格上漲。比如說這個藝術品的價格漲七倍,那就變成9.8萬億了,那就可能跟需求基本匹配。
因此,現在世界藝術品市場可以說是處在中國的房產剛私有化時的情形。雖然當時一些有先見之明的人,在97年、98年就開始買房子,但是那時候絕大多數買房的人還是由于自住的需求,還沒有把它作為投資品。當它作為自住的時候,房子可能就是3000、4000(每平米)。清華燕清園當時4000塊錢賣給清華大學,不少人認為這個價格有點貴。現在它的價格至少漲了五倍。當一個商品成為一個資產的話,特別是處于一種供不應求的不平衡的情況下,這個商品價格就會大漲。
這是世界藝術品市場的情況,中國的情況怎么樣呢?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情況更特殊。首先, 中國的財富有多少呢?中國的GDP差不多為35萬億人民幣。按照常規(guī),和35萬億GDP相配比的社會總資產會達到多少呢?應該約為120萬億。 由于我們的股市發(fā)展的比較晚,我們的股市可能在20萬億左右。由于我們的國家財政狀況良好, 政府比較少的發(fā)債,因此我們的國債市場非常小,而公司債那就更小了。這三種加起來我們的資本市場還不到35萬億。照理說我們該有近100萬億資本市場的金融資產,但是我們到現在連35萬億都不到。因此, 老百姓的錢現在很大部分只能放在銀行里。前一段時間由于財富增加得很快,但資金找不到出路,因此就把它用來炒房,因此把房價炒起來了。
現在如果我們就用這個百分之五,非常保守的百分之五作為我們對藝術品的潛在的需求估計的話,那么現在中國對藝術品市場的潛在需求是多少呢?如果我們用一個比較保守的數字,中國有120萬億的財富,那么這兩個數乘起來話那就是6萬億,這就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潛在的需求。如果這個潛在的需求我們再打一個折,比如說我們假設藝術品市場這里面藝術品資產化、金融化只達到20%,那么也必須要有1.2萬億。那么1.2萬億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2010年的我們藝術品市場的拍賣約500億,也就是潛在的需求和實際的交易量這里面有一個巨大的缺口。因此,從長遠來看,只要中國經濟能持續(xù)增長,我對我們藝術品市場資產化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陳波:藝術品市場今年預計會到1000 億
國外投資有三架馬車:股票、房地產、藝術品。國內這兩年相對來說股票和房地產受打壓的力度比較多,藝術品因此發(fā)展比較快。藝術品投資相對來說比較符合我們現在高凈值人群投資的意愿和心態(tài):不僅有保值的功能,還能夠不斷地增值,甚至于快速地增值。在這種背景下,我認為中國藝術市場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今年根據銀行管理報告,差不多有59 萬超過1 千萬可投資資產的高凈值人群。59 萬人如果按照平均3 千萬資產來計算話,就有18 萬億的可投資資產總額。按照西方國家投資藝術品的習慣來看,藝術品投資通常配占5% 到10% 之間。保守來說,是18 萬億的5%,那就可以知道藝術品投資情況了。藝術品投資市場有多大?通過拍賣來看一下,2010 年是530 億,今年預計會到1000 億,在過去十年當中的增速差不多到68% 每年的增長速度。
黃輝:中國藝術市場影響力改變全球藝術市場版圖
20 世紀50 年代,戰(zhàn)后美國以其穩(wěn)定的經濟形勢和具有開拓性的戰(zhàn)后藝術運動,取代歐洲藝術市場的霸主地位。進入21 世紀,另一場藝術市場的革命再一次改變了全球藝術市場秩序——經濟力量和藝術力量在亞洲崛起,2005 年后,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當代藝術市場異軍突起,引發(fā)世界關注,成為國際藝術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一股足以對抗傳統歐美藝術市場的新興力量正在形成,他們顛覆了此前一個多世紀歐美建立起來的市場秩序,亞洲力量改變著全球藝術市場的版圖。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毫無爭議地成為亞洲藝術市場的引擎,在2004 年至2008年期間,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價格上漲驚人,其價格指數上升500%,拍賣場上的當代藝術品收入飆升50% 以上。在金融危機到來之時,藝市受到沖擊最嚴重的也是這一板塊,當代藝術下跌的比重高達50%。盡管如此,據全球藝術市場權威網站Artprice 統計,中國當代藝術作品自2004 年以來的平均增長率為2000%。在2009 年-2010 期間,中國當代藝術品利潤高于世界的25.6%,2011 年在世界當代藝術市場的份額位居第一。北京、香港成為目前藝術品交易最為活躍的城市,二者各具發(fā)展優(yōu)勢。香港佳士得高級副總裁張丁元及北京阿拉里奧負責人金秀炫為本刊記者進行了具體闡釋:首先,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香港與東方和西方都有密切的關系,具有良好的市場接納度。其次,多元文化使得香港更具文化包容性,國際化友善程度最高;第三,香港的金融和貿易流通的程度更高,經濟及語言體系的優(yōu)勢也更突出。北京的優(yōu)勢則體現在龐大的藝術家資源,以及具有充分購買力的大陸買家,而持續(xù)增長的中國經濟也是其占據國際領先地位的重要保障。正是這些優(yōu)勢,使得業(yè)內人士相信,北京、香港都有可能發(fā)展成為下一個最具活力的藝術品交易中心。
尤惠玲:藝術品投資的當下趨勢
美國楊百翰大學企業(yè)管理碩士 (Brigham Young Univesity, MBA)、美國銀行外匯交易室企業(yè)避險顧問、摩帝富藝術資產管理公司亞洲區(qū)副總經理。長年深耕于歐、美和亞洲主流藝術市場,專精藝術品買賣、藏家和企業(yè)收藏規(guī)劃、藝術咨詢、藝術基金操作。
當下的宏觀經濟形勢
宏觀經濟包括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目前國際上宏觀經濟形勢異常明朗,發(fā)達國家和新興發(fā)展中國家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境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fā)達經濟體在經濟危機重創(chuàng)后步入緩慢的復蘇。利率處于歷史低點,失業(yè)率卻是歷史高點。而新興經濟體卻完全相反,處于通貨膨脹階段,大部分亞洲國家由于經濟過熱,房地產泡沫高企,面臨升息的通道,貨幣政策緊縮。全世界的油價、大宗商品高企。在這種形勢下,流動性過剩造成熱錢大量流入新興經濟體,泡沫頻現。而對于新興經濟體的代表國家中國而言,國內生產總值僅有美國的三分之一,但貨幣供給量已經超越美國,這相當于小瓶子裝了比大瓶子還多的水,結果只有溢出,而溢出的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會產生泡沫。
中國政府如何應對目前的經濟形勢?
中國政府不會用過激的方式去處理流動性過剩問題。因為中國政府必須顧及到全盤利益,如果收得過快,便會傷及經濟,有硬著陸的危險。所以說,雖然屢次升息和提高銀行準備金率,但是會比較溫和。這樣,流動性過剩仍舊會相當一段時間。而這種經濟軟著陸的方式最大的風險便在于中國經濟未來資產泡沫是否能夠有效去除,這是現今討論最激烈的問題。藝術品投資在當下的形勢?藝術品具有稀缺性,不可復制,再加上流動性差,所以與其他投資領域關聯性非常低,這也是其相對于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最大的不同。藝術品市場往往更多充當了分散風險的角色。而且,藝術品屬于高附加值資產,相對而言保值且抗通脹。根據權威藝術市場分析報告表示,在過去的一百年以來,藝術品市場是受到市場波動最小的投資領域。根據研究,如果資本市場出現比較大的泡沫并出現破裂,那么傳導到藝術品市場是18 個月之后的事情,這個反應是非常滯后的。這個結果與藝術品的流動性差有關。也與收藏投資藝術品的人動用的都為專屬資金有關,并不需要快進快出,因為藝術品流通性差,不能隨時變現。根據全球藝術市場信息網(Artprice) 的最新報告稱,中國藝術拍賣總額超越了英國和美國,位列第一。這個結果實際上跟中國的宏觀經濟狀況有著直接的關系。中國的貨幣供給嚴重過剩,通脹高企,國內太多閑置的資金流入大宗商品市場、農產品市場和房地產市場,而藝術品市場也是資金的選擇方向。而現今國家的政策,明確抑制房地產和農產品市場投機,這就造成大量的資金進入到藝術市場中套利,就造成了中國藝術拍賣市場交投火爆的現狀。再者,倫敦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稅制問題也造成了其拍賣意愿被抑制。其規(guī)定藝術品拍賣成交之后,要繳納給藝術家后代一定的稅款,這便直接影響了成交意愿,所以這也是英國被中國超越的一個原因。
中國國內的藝術品市場現狀如何?
實際上,泡沫很難界定。藝術品攀升到何種價格才出現泡沫?到什么樣的價格,才是泡沫?目前,藝術品漲勢迅猛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去理解這個現象?我認為現在的價位可能已經提前反映了未來幾年的價位,也許過去需要五年的增長,現今僅僅需要一年時間便可完成。但是,我們也不能判斷,這個現象就代表了泡沫,因為還沒有到雨露均沾,人人有份的普漲階段。傳統藝術品即古代和近現代藝術品,只要是真品,就代表了唯一性和稀缺性,價格仍會往上走。但是自2009年市場反彈至今, 短線漲幅已大,繼續(xù)大漲的機率相對小。而當代藝術市場經歷了金融危機之后的反彈,但是,仍舊有大部分作品沒有回到2007 年的價格頂峰。因為,2007 年開始,當代藝術不論任何藝術家,作品都是單邊上揚的狀態(tài),市場沒有選擇性,可以說,是存在泡沫的。而現今的當代藝術市場,由于2008 年市場一落千丈的陰霾還沒有散盡,更多的收藏者是謹小慎微。而自2011 年春拍開始,資金已開始逐漸流入當代藝術板塊,這是一個全新的現象, 值得關注。但是,現今的市場可以說進入了一個比較大的資金行情,大量來自于資本市場的熱錢信心高漲,仍舊有把藝術品市場推高的豐富動能,所以說,泡沫之說還言之尚早,未來仍舊會有上行空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