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種說法“一兩田黃三兩金”,而現在1兩田黃卻可換到130兩黃金。近十年來,田黃價格不斷攀升,從每克幾千元漲至數萬元,如果說,和田玉、翡翠是石中之王,那么田黃就是神仙了。然而,是什么因素在推動田黃的市場,是炒作嗎?
“上世紀80年代,優質的壽山田黃價格每克不到50元,現在50元只能買到地攤上的假石,而且仿冒得非常低端。”深圳收藏家曾景群表示,田黃價格從90年代初起步,2000年左右,漲至每克3000元左右。如今,一件“質、色、形、工”四大條件合格,重量3-5克優質壽山田黃雕刻件在市場上叫價平均在10萬-15萬元,均價已達每克3萬-5萬元。而拍賣市場田黃更讓人咋舌,去年北京保利秋拍,一枚26克的清乾隆方章以230萬元成交,均價每克超過10萬元。
業內普遍認為,田黃之所以瘋狂離不開兩大因素,即歷史文化與產存量。歷史上,對田黃作為收藏品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流傳最廣的傳說是清代期間,乾隆夢見玉皇大帝給他賜書“福、壽、田”三字,隨后大臣在福建壽山發現田黃,于是乾隆以田黃在每年元旦祭天時雕刻印章,祈求“多福多壽,王土廣袤”,田黃也由此成了清代的“國石”。雖然這種說法缺乏有力的歷史依據,但是田黃在明、清兩代作為皇家寵石,卻常見于古代文獻之中。
但在收藏投資市場中,離不開“物以稀為貴”的價值規律。除了歷史文化因素,田黃出產量稀少也決定了其珍貴。據相關專業媒體報道,田黃只產于福建壽山一塊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而且,目前已經禁止開發,目前田黃全部開采量累計還不足1噸,所有有關田黃的買賣都只限于這個范圍內進行,存世量稀少,藏家一般也不愿意出售,在市場上難得一見。
不過,由于價格漲得太過驚人,對田黃的質疑也隨之而來。針對游資炒作的說法,曾景群并不認同。“炒作需要量的支持,否則,如何滿足投機者的胃口?黃龍玉之所以能炒起來就是因為存量很多,而且大家都在炒,但田黃在市場中就那么一點量,擁有的人也不多,誰來炒?倒是賣地攤貨的人會吹,雖然可以"蒙"一下新手,但能"蒙"得了行家嗎?炒作也要拿真的來炒,如果真件都沒有,怎樣炒?”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