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自然神奇之眼·黃可華攝影藝術作品展》在威海市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共分羽、水、荷、石、山五個主題,分別展出了黃可華先生創作的天鵝、水、荷花、泰山石、梅里雪山等題材的攝影作品125幅。在展覽參觀間隙,記者采訪了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朱憲民先生。

記者:參觀了《自然神奇之眼·黃可華攝影藝術作品展》后您有什么樣的感受?
朱憲民:早在2010年時,我就參加過黃可華先生的攝影展,那一次展覽讓我非常震撼,此次展覽更讓我見識到了藝術的無止境。黃可華先生對攝影藝術的高度追求、對新領域孜孜不倦的探索,都使我印象深刻。黃可華先生執著、勤奮,在藝術上取得了高的藝術成就。這次展覽所表現的羽、水、荷、石、山都是普通的內容,但運用了獨特的視角、手法表現了普通事物的特殊面。用影像展現了他對自然的理解。這些都和他生活的經歷,藝術的積淀是分不開的。
總結講就是一句話:藝術是需要“悟”,而不是單純的“學”。學藝術是悟藝術。
記者:請您談談黃可華先生作品的藝術特色。
朱憲民:作為一個藝術家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和思想,對藝術要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他的作品是在普通中尋找獨特,我認為黃可華先生的作品就體現了獨特的品質。可以說他對藝術的追求與表現上達到了極致。藝術不可復制,他的作品中就體現了這種不可復制的藝術特質。
一種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不只是天分起作用,這與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文化積淀是不可分割的。黃可華先生的藝術風格與他多年來對生活的領悟、對大自然的熱愛是分不開的,他深厚的藝術修養對他藝術風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影響。黃可華先生對自然界是主動去理解、真誠去感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自然界的意味、生機勃發的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不論是攝影藝術,還是其他的藝術門類都不是以時間的長短為界定的,而是看藝術作品的水平,以及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影像。
記者:您認為黃可華先生作品藝術風格的形成與他的品格有怎樣的關系?
朱憲民:他的勤奮與堅持是很偉大的,他淳樸,善良。通過他的作品就能看出黃可華先生可貴的內在人格。他對藝術的執著、對生命的體悟值得攝影人去學習。他的作品,是攝影界、攝影人研究、探索、學習的榜樣。可以說這次展覽是中華民族攝影界的驕傲,對于提高中華民族攝影藝術在國際的聲譽舉足輕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