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莉萍
從“化工壺”到“高仿壺”,紫砂壺收藏領域一直存在造假,特別是在天價壺頻繁亮相市場的當下,紫砂壺造假現象更是猖獗,如何識別贗品,考驗著每一位藏家的眼力。
紫砂壺造假猖獗
張女士近10年來收藏了近百把紫砂壺,其中不乏大師作品,最近張女士決定將這批紫砂壺拍賣,但經過專家鑒定,其藏品中竟然有6成以上的存在疑問。“紫砂壺收藏,我有一定的眼力。對于專家存疑的紫砂壺,我并不認同。”張女士一直不愿相信自己精心收藏的紫砂壺竟然多數都是假的。
對此,古玩商張冰表示,紫砂壺造假現象比較普遍,目前在多數經營紫砂的商店里都存在贗品和假貨。“其中對普通消費者傷害比較大的是‘化工壺’。因為上好紫砂泥一斤就要上萬元,對于一把壺能賣到幾十萬、上百萬的大師而言,泥料成本上升對其影響不大。而一般工人為了降低成本會使用存在有害物質的泥料,于是就出現了所謂的‘化工壺’。這類‘化工壺’有的使用了非紫砂類陶土,有的甚者還會摻入‘氧化金屬物’用以豐富壺的顏色。長期使用‘化工壺’泡茶危害人體健康。”
“高仿壺”是紫砂壺收藏無法回避的問題。由于紫砂壺制作者名氣不同,導致其價格差異巨大。“大師級作品價格在幾十萬到上百萬元之間,知名工藝師作品價格則在數千元至萬元之間,而那些名不見經傳的紫砂藝人,其產品卻只有幾百元而已。巨大的差價催生了‘代工壺’。”張冰告訴記者,“普通紫砂藝人用其精湛的手藝,相似的泥料模仿大師作品,再蓋上大師的印章,這種‘高仿壺’很難辨別,而且自古就有,且深受藏家的追捧。關鍵是賣家要標明是這種壺是高仿品,不能混淆視聽。其實在宜興當地,也存在‘代工壺’以大師真品成交的現象。”
掌握大師風格有助識別贗品
對于如何識別贗品紫砂壺,上海拍賣行副總經理陳克濤說:“好的紫砂壺首先泥料很講究,還要經過長時間的風化,優質紫砂礦價格較高,普通紫砂藝人往往不會使用。其次,紫砂壺的造型要有美感,工藝手法、線條要流暢。尤其要注重大師作品的獨有韻味,每個制壺大師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以造型見長,有的以線條見長,有的是詩書畫見長。只有掌握了每一位大師的韻味和風格,才能有的放矢、辨別真假。”
“對于印章落款是名家的紫砂壺,買家尤其要注意。” 陳克濤告訴記者,“那些包漿老舊的壺也要格外留神,看起來很舊很臟的名家紫砂壺往往是假的。因為對于真品,藏家一定會好好保存。此外還有做工的細節,比如壺蓋合縫是否緊密,壺柄、壺身和壺嘴在拐彎處的線條是否流暢,壺底是否精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壺身重量,有些紫砂壺是批量生產的,里面會摻有其他泥料,壺身往往比較輕。”
“雖然大師作品比一般匠人的紫砂壺賣價高得多,但其被仿冒的幾率也很大,所以只有熟知大師的工藝特色,才會做到萬無一失。如果藏家又想泥料上乘、工藝精湛,又想價格便宜,這是不可能的。”張冰說,“除了結構優美,制作精美之外,對于普通藏家而言,紫砂壺的使用功能不容忽視,比如壺嘴的出水是否流暢,壺把的端拿是否舒適等。”
天價壺不利于推廣紫砂文化
今年藝術市場回調是否會影響到紫砂壺的收藏?“宜興當地的紫砂壺價格并沒有明顯的下降,國內藏家往往是買漲不買跌。而且市場低迷不會影響到名家名作、高價紫砂壺。宜興當地的制壺大師都是坐在家里等買家。而去大師家里求壺的藏家往往都是認準了大師作品,所以價格漲跌不會影響到藏家需求。即便是在市場特別低迷的情況下,制壺大師也不會降低售價,而是會減少產量。比如將原來每年8把的產量壓縮到6把。其實現在很多當代大師的紫砂壺價格已經超越了已故的制壺泰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已故大師的作品造假的多,而當代大師除了保真之外,還能夠自己控制紫砂壺的產量和價格,甚至可以將價格炒上去。”陳克濤說,“在我們最近的一次紫砂壺專場拍賣中,接近80%的成交率能說明藏家對紫砂壺的追捧。因為價格高企,大師做壺尤其精益求精,制作一把紫砂壺耗費的時間比較長。在宜興當地,你可以看到大師家門前車馬鼎沸,來求壺的藏家真的是絡繹不絕。”
近幾年,普通紫砂壺每年的升值幅度約20%。“泥料漲價、人工漲價,各方面的費用都在漲價,另外就是市場存在炒作,特別是大師作品拍出天價后,也將整個行業的價格推高了。”陳克濤認為,除了名家作品之外,普通紫砂壺不應該有如此大的增值幅度,但紫砂壺收藏熱的趨勢不會改變。“紫砂文化是中國獨樹一幟的文化,隨著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逐步提升,以紫砂壺為代表的紫砂文化一定會受到更多關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