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周剛從水彩藝術解析人生 人生若有“五性” 藝術才能隨性
本欄撰文 本報記者 郭秀玉 實習生 廖毅瑩
本欄攝影 本報記者 鐘 凡
人物簡介
周剛: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綜合設計系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流行色協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水彩畫家協會主席,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省環境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全國水彩畫、粉畫評委等。著作有《水彩技法》《水彩畫研究》等。在《新美術》《美術觀察》《亞洲藝術家》等刊物上發表三十多篇論文。
透過藝術看人生 人性、詩性、禪性不可或缺
文化周刊:通過對水彩畫的解析和研究,您覺得水彩畫對人生有怎樣的藝術價值?
周剛:畫一副水彩畫就像是畫一個社會,畫一個人生。我認為畫畫和人生的追求一樣,首先要有人性。現在很多人在生活的奔波忙碌中,漸漸把祖先留給我們的東西、把我們自己身上刻有的一些東西丟掉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人性。于是與人交往的時候,把自己緊緊地束縛,不跟別人坦誠交往。當你把自己封閉起來的時候,也同時封閉了別人與你交往和接觸的那扇門。為什么很多人生活底線低,活得不像一個人,那是因為他身體最閃亮的人性丟掉了。所以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普通公民,人性萬萬不可丟。
藝術和人生的追求還要有詩性。我每年要飛50多張飛機票,還有大量的著作、學術任務,以及各種各樣的設計,還要顧及家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面對工作和生活,就會活得很累,累到不想活了。早上推開窗,我們應該看到燦爛的陽光,我們要帶著詩人一般的心情面對一天的生活,把每天的工作看成是一首詩。現實中已經夠痛苦了,肩上的擔子也已足夠重了,我們要像詩人一樣面對詩一樣的生活。
第三是要有禪性。今天的很多人,容易被一個小小的思想運動、甚至一個電視劇吸引走思想,變得不安寧。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內心的文化定力不夠,你不能安靜地思考問題,就沒有安定的人生和藝術。禪是一個定,安定的定。像我們修煉的瑜珈,都是一種修禪的方式,目的是要讓人進入更高的境地。現在一些人很難靜下心來把一本好書讀完,那也因為缺少修煉,缺少禪性。
藝術家要追求更高境界 用佛性和鬼性升華自己
文化周刊:水彩畫對于一個藝術家的要求是怎樣的?
周剛:前面說了三性,無論是藝術家,還是公民,都應該具備,這是他的思想生活。那么對于藝術家來說,還要有更高境界,這樣才能畫出好畫,畫出好人生。
首先要有佛性。到了佛性這一級是干什么呢?它要求我們要清空自己的思想,人的一生中,前半段都是索取多,拿起東西往自己身邊放,思想負擔很重。我問過一個英國的思想家,50歲之前讀什么?他說什么亞里士多德等等,壓力很重。他問我時,我說50歲以前讀《論語》,讀怎么入世,怎么待人接物。50歲以后讀《老子》,學出世,怎么淡定地看待世界。等你到了佛性的時候,就知道清空的目的是什么了。
老子說智者,施也。清空不是沒有,當到了這個狀態就是到了更高一個境界了,別人想害你、想殺你,想表揚你了,你就看得很清楚。對于表揚這個事情,我常常告訴我的朋友、同事、學生們,在中國,很多人都是被夸死的,沒有多少人是被罵死的。當別人夸你的時候,請你低下頭來,看看自己的腳還有沒有站在土地上,不要飄飄然。
當然,對于一個自然人來說,佛性也是至關重要的,做到這一點也是很不容易的。
有了佛性,還要有鬼性。作為一個藝術家,鬼性是一種繪畫方式,一種工作方式,一種思想境界。作為一個藝術家,必須在畫畫的時候全身心投入,當你的情感和思想完全集中在一個地方的時候,你都不用考慮怎么作出畫來,一氣呵成,最后畫就畫出來了。而再讓你作一張同樣的畫,你肯定作不出來。為什么呢?那就是一種鬼使神差,一種天地合一,一種作畫的最高境界。當一個藝術家做到鬼性的時候,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精 粹
誰說水彩畫不易保存?
水彩畫工具十分簡單,水和顏色。顏色大部分都是礦物質顏色,就是從礦物、石頭里面采集出來的顏色,這些顏色永久不會褪色。
我們到處聽大家說水彩不易保存。我前幾年出了一本書叫作《水彩經典世界水彩600年》,我跑了世界上很多博物館讓他們把畫打開,那個顏色像昨天畫的一樣,用的紙都是英國和法國的紙,保質性非常好。以前的畫家不用任何廠家生產的紙和顏料,都是自己制作的。我常常聽人說,水彩畫不好保存,我就毫不客氣地說,你沒文化。你可以沒有知識,但是你不能沒有常識。
水彩畫是詩一般的藝術
為什么說水彩畫是一首詩呢?詩是一種精神的高峰體驗,繪畫也是一種高峰體驗。
詩有強烈的個性特征,繪畫也是一樣。詩的內容可以把你的內心燃燒,繪畫也同樣可以把內心燃燒。繪畫要注意向中醫學習,中醫里面有一個叫做候氣,畫家也有這樣的怪僻,狀態到了,一氣呵成,這樣才可以創造好作品。
繪畫要像詩里面的大呼吸,要吞天吐地,不是像攝影一樣的。我們一直讓大家了解一些藝術里面很多對我們心靈產生震撼的東西,真的讀懂了,會讓你的心靈起伏很大,你的呼吸很大。中醫里面講,今天的人為什么壽命比較短呢?原因是今天的人只喘氣,不呼吸。呼吸是把一口氣吸慢了,再呼出去。繪畫亦如此,要學會呼吸,而不是喘氣。
互 動
我們必須穿越為自己思想制定的怪圈
觀眾:請評價一下廣東及珠海的水彩現狀?
周剛:廣東水彩是中國繪畫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水彩繪畫的重要組成一部分。因為有了廣東繪畫藝術,才使中國繪畫藝術完整。但是我們再倒回來講,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以只有一種表現方式,你可以有本地精神、本地語言,但是從方式上面講,絕不可以只有一種方式。廣東繪畫里面的方式,相比北方繪畫的方式少了一點,這是我的體會。如果我要對廣東繪畫提一點點建議的話,就是方式再多一點。
廣東繪畫最重要的一點是,廣東繪畫力量感很足,是其他任何地方的繪畫不能夠取代的。濃重的色彩,濃重的力量感,這些都是其他地方望塵莫及的。但還是希望我們的繪畫者可以研究出來自己的獨立精神和獨立人格,表現方式更多一點,這樣會更好。
觀眾:您在1991年發表在《新美術》雜志上的《自我獨白》中有一句話,我們必須穿越一個從群體中最終走向消失的,并為自己制定的怪圈,這句話應該怎么理解呢?
周剛: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喜歡畫地為牢,為自己畫一個框框,認為我就是這樣的,我是一個教授,我是一個干部,一旦這樣就太可憐了。絕不可以為自己劃定這樣的界限,尤其是你的思想不可以為自己劃定界限。如果我們不沖破自己的思想界限,人會活得很可憐。我們的思想必須跨越,否則我們的生活將會越來越窄。為了讓我們未來的生活像一首詩,就必須要跨越這些框架,把自己解脫出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