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中軍
王中軍算得上是中國新一輩富人階層里和媒體關(guān)系最親近的一個,對于大部分約訪,除非是時間上實在無法配合,基本上都能做到來者不拒,和他旗下眾明星一貫的沒有新聞也要制造出新聞的高調(diào)作風保持著高度一致。他也很樂意給人留下手機號碼,對新出道的或者事先沒有做好功課的記者問的一些不太靠譜的問題,也都是一臉和煦、耐心十足地一一作答,知無不言,連家這樣私密的領(lǐng)地也敞開大門任人參觀拍照,毫不介意被人看個通透。
也許,對于這樣一個邁入知天命年紀的男人,過盡千帆,有著下過鄉(xiāng)、扛過槍、打過工、留過洋的特殊經(jīng)歷,才有了這一切盡在把握的從容氣度,才可以敞開心懷,平靜面對身邊的一切人與事。說穿了,娛樂別人是手段,目的是娛樂自己。
每天只上半天班
從創(chuàng)業(yè)時起,王中軍就一直保留著早上11點起床、只工作半天的習慣。他的秘書也都習慣性地把他所有的約會安排在下午。如果要用幾個步驟來形容王中軍尋常的一天,那么就是:早上11點起床,在家吃飯或到公司吃飯,聽秘書這天的工作安排,誰要見他,他要見誰,只有特別重要的事,秘書才會提前一天通知他;晚上一般都沒什么事,通常是約上幾個好朋友吃吃飯,打打牌。“我從來就不是個工作狂,從創(chuàng)業(yè)開始就一直是11點起床,只工作半天,這個習慣一直延續(xù)至今。”王中軍現(xiàn)在的主要工作是:找人、找錢、定目標、做決定,而這些工作并不需要在辦公室、會議室里解決。
2001年的春天,王中軍的華誼兄弟太合文化經(jīng)紀公司成立。不久,這位大家長就安排了一個帶員工回自己的老家遼寧綏中的憶苦思甜之旅。帶領(lǐng)著數(shù)十人的團隊爬山、住大炕的王中軍,讓他的員工見識到這位未來在中國娛樂圈翻云覆雨的老大最放松和真性情的一面,聽他講達美樂在美國比必勝客要受歡迎,因而延伸出他在美國一天送16個小時外賣的經(jīng)歷;聽他講剛看完還沒有配樂的《尋槍》的精采之處,但更吸引人的反倒是他眼睛里煥發(fā)出的神采,于是了解了他對電影是真誠的熱愛而不僅僅當它是一樁生意。
10多年時間過去了,華誼公司的普通員工再難得有像綏中之旅那樣近距離接觸他們老大的機會,王中軍常去公司,但只管理公司不到10位高管人員,對下屬公司,他一概“放手”。周末的王中軍,原則是不進城,和家人呆在一起,或者是舉行各種形式和主題的Party,而更多時間是用來跟朋友聊天、看樹、看花、看馬,或者去藝術(shù)家的工作室轉(zhuǎn)轉(zhuǎn),看看雕塑和油畫。
作為一個影視娛樂集團的總裁,和自己旗下的那些耀眼明星相比,王中軍的知名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媒體上曝光出來的關(guān)于他的種種:京郊占地300畝的大馬場、奢華至極的私家莊園、名貴收藏、豪門夜宴,以及每一次出席公眾場合都有美女環(huán)繞的迤邐風光……
收藏到極致
王中軍很舍得為自己的愛好付出昂貴代價,但商人的本性卻讓他做任何事都懂得把握一個“度”,不僅不至于玩物喪志,更開發(fā)出愛好與商業(yè)的關(guān)系。像他的馬場,就被做成了一個高端俱樂部,自己玩了也不耽誤賺錢。藝術(shù)品收藏這一塊,幾年前還被陳東升嘲諷過瞎買,現(xiàn)在看來賺了很多。王中軍的愛好都是階段性的,一階段是馬,一階段是建筑,堅持最長的是收藏。
他的馬場,不僅那動輒數(shù)十萬美金的馬兒是他的寶貝,連那些拴馬樁也個個來歷不尋常,都是他從各地淘來的收藏,“中國古代除了佛像幾乎沒有好的雕塑,我的這幾十個拴馬樁子可能就是最有特點的雕塑了。”
這種細節(jié)處的珍貴也體現(xiàn)在他家門外那7000平方米院子里種的500余棵樹木上,其中一棵有百年歷史的紫薇樹是他花10萬塊專門請人從南方移植過來,它的價值不在于花朵的艷麗,而在于3個月不敗的悠長花期。
這里的每一棵古樹都有故事,在他自建的2000平方米歐式別墅里,每一個小物件也都蘊藏著他的情感和心思。房間轉(zhuǎn)角的一幅小畫,洗手臺上的一座小雕塑,在那里存在了幾百年后,已經(jīng)不單純的僅是一幅畫和一座雕塑。
指著廳里那歐式古典風格的家具,王中軍介紹這是他在法國的一間古堡里淘到的路易十七時期的寶貝,總共20多件,他花了4萬英鎊裝滿了一個集裝箱給托運回北京。客廳茶幾上的馬雕則是1817年法國凱旋門大賽的冠軍馬的雕塑,是他在法國的一個古董店里發(fā)現(xiàn)的。喜歡雕塑,開始也只是因為房子裝飾的需要,通過拍賣會買了不少歐洲十八九世紀的雕塑,但后來在中央美院教授等專業(yè)人士的推薦下,開始驚訝于國內(nèi)雕塑家的創(chuàng)作水平,他收藏了中國當代雕塑家田石信、向京(微博)、瞿廣慈(微博)(微博)、魏廣信、李向群等人的作品。越收越多,各類雕塑已有了幾百件,家里都擺不下了。
他一直欣賞歐洲人對家族傳承的重視,他們往往一代代地保留著祖先的房子和物品,將他們的經(jīng)歷和故事流傳下去,并以此為榮。他對自己的兩個兒子說:“賣什么也不能賣這房子!”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