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拍進程已到了北京第一輪預熱的階段。這一輪春拍的看點,在記者看來最有趣還是各家拍賣公司奉行的估價策略。
與香港第一輪春拍蘇富比所堅持的精品高價路線不同,內地拍賣行對各自的估價策略必須有所調整,瓷器雜件板塊尤其如此:一方面,高端拍品如歷代御瓷,仍然以香港為主要市場,依賴蘇富比、佳士得這樣的跨國拍賣巨頭的國際性的征件網絡與客戶網絡;另一方面,蘇富比在香港市場也可以針對內地買家買氣低迷的現狀而選擇港臺東南亞等地的亞洲買家。正因為如此,當藝術市場從2011年的巔峰狀態跌入當前調整行情的低谷時,蘇富比仍能高調地堅持高價精品策略。
然而,同樣面對2012春拍,內地各大拍賣公司與香港蘇富比的感受就截然不同。瓷雜板塊正如中國嘉德(微博)瓷器工藝品部總經理劉躍所指出的,其中御制瓷器的拍品資源極其稀缺,可謂少之又少,如有好的拍品出現,不用說蘇富比力推的宋瓷與明青花,即便是他們回避的清三代御瓷也能拍出高價。而雜項則日益走向多元化,近年來推出了很多新的品類如壽山石、日本茶具等。他預計,今年春拍內地拍賣行不會推出特別重磅的拍品。
盡管如此,中國嘉德今年春拍的瓷器雜件板塊仍然有可觀之處,不僅有像“翦淞閣·文房寶玩”這樣的精品文房專場以及“勝日芳華——明清古典家具集珍”這樣的高檔黃花梨古董家具專場,也有內地首開先例的佛像專場與西洋古董鐘專場,更值得玩味的是他們采用的估價策略。
估價是一門藝術。在整個拍賣的過程中拍賣估價是第一個環節,要讓買家專程趕到拍賣會參與競投,估價必須有吸引力,必須搔到買家的癢處,尤其在市場蕭條的行情調整期更是如此——既要在蕭條的氛圍中凝聚買氣,又要在緊縮的條件下爭取未來長期的成長空間。對于拍賣公司而言,估價的高與低涉及競爭態勢上的攻與守、拍賣業務的生與熟,無疑是一種微妙的平衡。
維持這種平衡需要一種動態的、系統的觀念與方法論。記得今年年初記者專題報道春拍“征件難”時,北京匡時(微博)董事長董國強(微博)就強調拍賣行必須順勢而為、因勢利導。這兩點在拍賣公司制定估價策略時也得到了集中的體現。從宏觀的方面看,行情調整的總體趨勢是回歸常態、回歸理性,迫使拍賣公司順勢而為;而從微觀的方面看,每一個拍賣品類的估價策略都不一樣,其中的差別也許很微妙,卻會產生不盡相同的結果,全看你怎么因勢利導。拍賣公司必須尋求短期與長期、穩健與積極、保守與前瞻的平衡,而這一切,歸根結底就是順應周期變化與“反周期”的平衡。對藝術市場而言,拍賣公司估價策略的這種調整是一個積極的征兆:他們棄守總成交額,主攻成交率,選擇低價的路線力爭在被動的外部環境中爭取戰略主動。這樣的估價策略為買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尤其是為著眼長期未來的收藏家提供了戰略性的建倉機會。
藝術品估價是一門藝術
藝術品估價是一門藝術
藝術品估價是一門藝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