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把悲情與傳奇的鑰匙。
它長不足兩個指節,黑灰色的匙身上遍布斑痕。時光倒流100年,它曾插在泰坦尼克瞭望臺的櫥柜之上,卻因被粗心船員帶下船而錯失處女首航。之后,它作為傳家寶傳給船員的女兒,30余年前又被贈送給英國海員協會。5年前,它出現在倫敦頂級拍賣場上。而今,它和許多鉆石、珠寶一起,被鎖在中國南京某個隱秘的保險柜中。
它曾差一點改變歷史。人們習慣稱它為泰坦尼克的“奪命之匙”。
1998年,南京某影院的銀幕之上,泰坦尼克號在巨浪中做垂死掙扎。觀眾席內,28歲的沈東軍注意到一個細節。
當時,他正在南京籌建珠寶公司,商人的敏銳讓他捕捉到電影一個不合理之處,“全片從頭至尾,沒有船員拿望遠鏡瞭望,作為一條世界級游輪,這很不合常理。”
這并不是導演的疏忽。事實上,100年前,在泰坦尼克號沉沒之后,美國的官方事故調查組便向幸存水手提出過這個問題。
瞭望員弗雷德·弗利特回答調查組時曾說,他在泰坦尼克號從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到南安普敦的海上試航中,見過有人使用望遠鏡,但首航時望遠鏡便不知所蹤。他說,如果悲劇發生前,船上負責瞭望的水手能用上望遠鏡,就可以較早發現北大西洋的冰山。
在被問及能提早多少時間時,弗利特答道:“能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繞開冰山!”
望遠鏡到底在哪里?據了解,泰坦尼克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雙筒望遠鏡。望遠鏡放置在瞭望臺的櫥柜之中,而“奪命之匙”正是打開柜門的鑰匙。
在首航之前,船上的二副布萊爾被臨時替換。沮喪的他離開船時,無意中帶走了鑰匙。歷史開了一個玩笑,布萊爾與死神擦肩而過,而帶走的鑰匙卻間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一百年間,調查人員、歷史愛好者和影迷們開始糾結于這個假設:如果奪命之匙留在了船上,如果水手能打開櫥柜取出望遠鏡,如果能隨時瞭望并發現冰山,那么慘案是不是不會發生?
時光流轉,布萊爾把鑰匙傳給女兒南希。上世紀80年代,南希把它贈給英國國際海員協會。
2007年,已是TESIRO通靈珠寶中國區CEO的沈東軍,在南京的報紙上讀到了一則很短的消息。消息簡介了“奪命之匙”的前世今生,并稱鑰匙將在倫敦拍賣。沈東軍打算參與競拍。“當時沒考慮過商業價值,我更看重它背后的文化價值。每一個企業都可能隨時出現問題,再大的企業都可能像泰坦尼克一樣突然沉沒。”沈東軍同時兼任多所高校的MBA導師,鑰匙的寓意和他的管理理念不謀而合,“這把鑰匙提醒著我們要時刻居安思危,它是寶貴的精神遺產。”
2007年9月22日下午1時,倫敦著名的Christies拍賣行大廳內,世界各地買家云集。當日,約有400多件與泰坦尼克有關的物品在此拍賣。下午6時,“奪命之匙”作為壓軸物品亮相,起拍價格2.5萬英鎊。現場氣氛迅速升溫,9名競拍者互相追逐。競拍者之中,酒吧老板保羅·亨特來自泰坦尼克號制造地——英國的貝爾法斯特,他在當地開了一間泰坦尼克主題酒吧,期望能把鑰匙帶回家鄉。
此時,在萬里之外的北京,沈東軍全程跟蹤拍賣進程,在經過20輪競價之后,最后成功拍得“奪命之匙”,價格定格為7.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120萬元。
在當年,120萬元人民幣也創下了泰坦尼克號所有拍賣品的價格之最。
在鑰匙剛運到中國時,媒體曾傳出消息,TESIRO董事主席稱“奪命之匙”將有詳細的商業計劃安排。TESIRO的全球設計總監表示,將以此為靈感設計一系列泰坦尼克號主題珠寶。
然而沈東軍并不想把“奪命之匙”變成一種商品。最后公司決定,不向公眾出售相關珠寶首飾,而是改為以鑰匙為模板,制作數百枚普通復制品和部分限量鑲鉆復制品,作為社交禮物,贈送給全球的高級客戶和合作伙伴。
在第59屆柏林電影節上,TESIRO將一批鑰匙復制品贈送給了歐洲的當紅明星們。鑰匙的獨特內涵,讓眾明星驚喜不已。與原鑰匙不同的是,原鑰匙銘牌上印刻著“R.M.STITANIC”字樣,象征船名“皇家郵輪泰坦尼克號”;復制品則更具美觀與藝術性,在銘牌中鑲進了閃耀的切工鉆石。
“奪命之匙”曾在南京多家通靈專賣店向市民免費展覽,并曾遠赴比利時、日本等國巡展。
2012年,隨著泰坦尼克遇難一百周年的到來,這條歷史上最著名的游輪,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最新消息稱,將有5900件總價值近2億美元的泰坦尼克號文物在美國打包拍賣。其中包含金幣、懷表、桌椅以及船體殘骸等物。然而,論及文物本身的韻味,也許沒有物品能比得上“奪命之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