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資料
20年沒出遠門的邵吉平來到了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出席慶祝中國與瓦努阿圖建交30周年招待會。3月30日的這個上午令他難忘。
因為一頭可愛的小豬,這位來自江西景德鎮的民間陶瓷藝術大師與這個大洋洲島國結緣、與郵票結緣。
春節剛過,我國駐瓦努阿圖共和國大使館發來電報說,3月26日是中、瓦建交30周年紀念日,瓦方決定發行一套紀念郵票。隨后,郵票設計稿傳到北京,圖案表現的是兩國國旗以及大熊貓、豬。
豬在瓦努阿圖被視為財富的象征。該國的國旗、國徽上均有豬牙的圖案,表明“財富和繁榮屬于瓦努阿圖人民”,具有非常美好的寓意。當地居民養豬很普遍,豬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人們有著長期把豬牙和狗牙當錢使用的傳統。在當地,狗牙相當于硬幣,一個狗牙可以換50個菠蘿或者100個椰子;而豬牙則相當于“整鈔”,根據牙的品質不同,一顆豬牙可以換幾個甚至十幾個狗牙。瓦努阿圖由80余個島嶼組成,人口約23萬,國名意思是“我們的土地”。
相關材料轉到了外交部集郵協會。集郵協會有關人員感覺圖稿比較粗糙,大熊貓和豬的形象無論從美感和構圖上都難以令人滿意,不適宜展現在郵票上,建議修改。瓦方隨后表示,希望中國的藝術家對該圖稿進行完善。
2月底,外交部集郵協會秘書長馬小玲陪同我國駐馬耳他大使蔡金彪來到瓷都景德鎮,擬購買一批瓷器作為外事禮品。古窯民俗博覽區內,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產作業線、老藝人的現場表演,讓他們大開眼界。展位上陳列的當代工藝大師的作品,也吸引著他們。
一只題為“旺福”的瓷盤令馬秘書長眼前一亮,瓷盤用工筆手法繪制,上面的小豬身上的纖毛畢現,細膩傳神,憨態可掬。他當即將該瓷盤拍攝下來。
“旺福”瓷盤的照片傳到了我國駐瓦努阿圖大使館,又轉給瓦努阿圖的郵政部門。瓦方很快答復,同意繪制該瓷盤的作者創作郵票設計稿。
馬秘書長隨即委托江西省外事辦公室禮賓處處長徐波協助聯絡,并希望能用瓷板畫的形式創作郵票設計稿,向全世界展現景德鎮陶瓷藝術的魅力。
接到徐處長的電話,“旺福”的創作者邵吉平一開始有點忐忑,因為時間太緊迫,害怕完成不了任務。徐波的一番鼓勵讓他有了信心。
“這可能是我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次創作。”正值知天命之年的他日后回憶說。
出身陶瓷世家的邵吉平15歲便開始進廠學藝,拜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隆夫門下,后畢業于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擅長工筆人物、動物、花鳥。
他馬不停蹄地完成了畫稿,又夜以繼日地燒制了三天,完成了瓷板畫的創作。該設計圖稿得到瓦方的高度評價,并采用到紀念郵票和同圖小型張中。
3月26日,“瓦中建交30周年”紀念郵票發行儀式在瓦努阿圖維拉港拉貢華威酒店舉行,瓦努阿圖總理基爾曼和中國駐瓦大使程樹平共同為郵票發行揭幕。
我國駐瓦努阿圖大使館特別給邵吉平發來感謝電報,電報中說:“該郵票清新自然,栩栩如生,熊貓與豬既各自獨立又和諧相處,很好地詮釋了中瓦關系的現狀。作為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作為宣傳品,寓意深遠長久,讓人深思。此枚郵票成為紀念中瓦建交30周年各種正式活動之外的一朵奇葩,備受瓦努阿圖各界贊賞和喜愛。我館十分感謝您創作出如此傳神的藝術精品,感謝您為中瓦關系作出的無私奉獻。”
3月28日在景德鎮舉辦的一個小型儀式上,江西省外事辦公室禮賓處處長徐波宣讀了這封感謝電報。受我國駐瓦努阿圖大使館委托,江西省外事辦公室張學軍書記將紀念郵票、小型張和一枚特別制作的超大規格紀念封贈給了邵吉平。“景德鎮不少藝術大師的作品都已經是價格不菲,而你的這件作品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它所產生的效應,日后會超乎你的想象。”張學軍書記說。
兩天后,邵吉平偕夫人應邀赴京,出席中瓦建交30周年招待會。招待會上舉辦了“中瓦建交30周年”外交特種紀念封的揭幕儀式,該紀念封的封圖也采用了他創作的圖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