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家西蒙

西蒙收藏的油畫

西蒙收藏的油畫
偉大的藏家
胡安·安東尼奧·佩雷斯·西蒙是世界聞名的墨西哥巨賈,其經營項目橫跨金融、電訊等多個領域。在墨西哥經濟界,西蒙是舉足輕重的人物,然而他在收藏界的聲譽并不亞于他在經濟上的成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西蒙基金會自上世紀90年代成立以來,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歐洲本土之外最大的私人藝術品收藏機構之一。由于有雄厚的財力支持,西蒙基金會名下擁有的藏品逾3000件。
雖然,西蒙在雕塑、家具及首飾等藝術品門類收藏上也頗有心得,但不可否認的是,油畫收藏是西蒙收藏品中最引人矚目的部分。他的油畫收藏的重要特點是“多而全”——幾乎涵蓋了自14世紀至當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由此他也贏得了“藝術史進程教科書”的美譽。
從法國與英國的學院派、印象派、拉斐爾前派,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產生的超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藝術作品,再到當代前衛藝術無一不在他的藏品之列。尤為可貴的是,西蒙的油畫收藏不僅藏品豐富,而且體系較為完整,西蒙基金會出版的一系列畫冊即是有力的佐證:《維多利亞時代:一個世紀的英國繪畫》、《中東:從德拉柯羅瓦到莫奈》、《十九世紀的印象派女性》、《巡視土地:從米勒到雷諾阿》、《現代大師:從柯羅到康定斯基》。
“在我們看來,收藏者需要臨時擔負起資源管理者的社會職責,將已有的知識與大家分享,并盡可能地幫助更多人接近和了解這些藝術珍品。”西蒙說。
一直以來,西蒙極為重視對藝術品的研究,旗下的基金會不僅為藏品的研究、分類和維護工作提供了穩定的支持,而且他還不斷尋找和獲取新的藝術杰作,以補充和豐富收藏序列。在西蒙的計劃中,比“藝術史進程教科書”更為宏大的目標是嘗試建立藝術圖書館。目前,這個圖書館已經有5萬多卷藏書。
純正的收藏
當西蒙還只是一個學生的時候,他曾花了3個月的時間游學于歐洲各大美術館和博物館。當年只能買下藝術品復制品的他,今天已經擁有了數千件藝術杰作,其藏品更是多次被世界各地享譽盛名的藝術館及博物館展出,包括美國華盛頓的國立美術館、德國科隆的路德維希博物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法國巴黎的裘德·波姆國立美術館等。
西蒙的藏品主要通過拍賣競得,通常他會在專家智囊意見的基礎上選定目標。“我主要通過電話競標,親自參加過的拍賣會不超過5個,即使去,我也是在樓上的一個房間里。我可以看見場上的所有人,但別人看不到我。”西蒙說道。
他很享受拍賣藝術品的體驗。有意思的是,經常參加拍賣會的西蒙對于藝術品的價格卻并不敏感:“我從來不會根據價格來判斷藝術品的價值,也不會整天關注它們最新的市價。無論當年多少錢買的,現在漲了多少倍,對我都沒有任何意義。我購買這些作品并不是為了出售,或者牟取經濟暴利。在我的收藏經驗里,沒有‘投機’這個詞。”
藝術的魅力
在西蒙的收藏品中,不乏與法國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的藏品等量級的繪畫精品,如提索特的《春》、杜塞的《后宮之美》、莫奈的《塞納河畔》、斯特拉德威克的《無言的歌》和蒙克的《仲夏夜》等。
在他看來,收藏工作不僅僅是個人品位那么簡單:“我重點考察的是一幅畫的創作背景、保存過程、其合法擁有者、文學評論,甚至X光線的掃描結果。”
此外,在他的藏品中,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純真》、弗雷德里克·古德爾的《發現摩西》、查爾斯·愛德華·佩魯吉尼的《多想碰一碰那消失了的手,聽一聽那靜寂了的嗓音》、路易·埃米爾·阿丹的《鳥巢》、讓-萊昂·熱羅姆的《酒神的女祭司與愛神》、馬蒂蘭·莫羅的《愛侶》等藝術品都是杰作。
《純真》是威廉·阿道夫·布格羅(1825年~1905年)1893年創作的布面油畫,他是19世紀末法國忠實于學院派藝術典范與傳統的藝術家之一。他畫作里的女性形象非常恬美,背景環境多為鄉間叢林,寧逸靜瑟,人物很有表現力。雖然畫面非常平靜,卻能夠憑借微妙的張力緊緊地抓住觀眾。
《發現摩西》是英國藝術家弗雷德里克·古德爾(1822年~1904年)于1885年創作的布面油畫。古德爾出生于一個藝術世家,并在父親的引導下進入了藝術世界。這幅作品取材于《圣經舊約》中的《出埃及記》。以色列人遷移到埃及,并在那里繁衍生息。這使得埃及的法老王坐臥不寧,以至于制訂了“希伯來人一旦生了男孩,就得丟進河里去喂魚”的法律。有一對以色列夫婦生了男孩不忍心丟棄,便把他裝進一只涂了瀝青的草籃里,放到河邊的蘆葦叢中聽天由命。后來有位好心的埃及公主撿到這條小生命,并收養了他,為他取名“摩西”。
摩西受耶和華之命,率領被奴役的希伯來人逃離埃及前往一塊富饒的應許之地。希伯來人在摩西的帶領下,擺脫了奴役的悲慘生活,學會遵守猶太十誡,并成為歷史上首個尊奉單一神宗教的民族。在這件作品中,畫家以“發現摩西”為主題,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英國人眼中充滿異國風情而又別具田園氣息的埃及建筑、植物、擺設及個人裝飾。
《多想碰一碰那消失了的手,聽一聽那靜寂了的嗓音》是查爾斯·愛德華·佩魯吉尼(1829年~1918年)1900年創作的布面油畫作品。這幅作品是一幅與文學和象征主義息息相關的浪漫派作品。佩魯吉尼的靈感及畫作題目來自于阿爾弗雷德·丁尼生的著名詩篇《沖激,沖激,沖激》中的兩行詩句。佩魯吉尼并沒有在作品中表達悲傷和絕望的強烈的感情,而是將這兩行詩句轉化為一個私密、感性、沉思的場景。
《鳥巢》是路易·埃米爾·阿丹(1839年~1937年)創作的布面油畫。阿丹是19世紀法國最重要的風景畫家之一,他的作品中既有著巴比松畫派那種深沉的、幾乎帶有宗教性質的現實主義,也有他作為水彩畫家和插圖畫家而逐漸形成的軼事性與文學性特點,營造出一種充滿感情色彩的私密場景。這幅《鳥巢》表現了一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少年在田野間玩耍的景象。畫面氛圍平靜安詳,無論是兩個孩子還是背景中的山羊都悠然自得,女孩低頭看著男孩手中捧著的小小鳥巢,男孩則小心翼翼,似乎是怕驚動了巢中的小鳥。孩子們認真的表情讓觀畫者也不禁屏住了呼吸,唯恐驚嚇到畫中的孩子和小鳥。
《酒神的女祭司與愛神》是讓-萊昂·熱羅姆于1897年創作的雕塑作品,為拋光青銅,墨綠銹。熱羅姆(1824年~1904年)是法國19世紀的著名畫家和雕塑家,他表面上是新古典主義的繼承者,實際卻是浪漫主義的熱衷者,并參與了當時很多的藝術運動。
《酒神的女祭司與愛神》表現的故事是,象征本能的酒神和生育之神狄俄尼索斯在底比斯確立了自己的宗教,使信徒放縱狂歡。在酒神節狂歡的時候,那些追隨與崇拜酒神的信女們,在狂歡的行列中疾呼行走,她們頭戴由常青藤編織、象征酒神的花環,身披獸衣,手持節杖,在清脆的長笛聲和低沉的羯鼓聲中,盡情歡飲。
《愛侶》是馬蒂蘭·莫羅(1822年~1912年)創作的大理石雕塑。莫羅是學院派風格的雕塑家。《愛侶》可能取材于希臘作家隆哥所著的一部浪漫鄉村小說《達佛涅斯和克洛伊》。達佛涅斯和克洛伊是古希臘田園傳奇中被后人視為楷模的一對情侶。他們從小生活在風景秀麗的萊斯博士島上,與撫養他們的老牧人相依為命。但一群海盜突然出現,劫走了美麗的克洛伊,達佛涅斯痛苦萬分,向牧神祈禱,在牧神的幫助下,達佛涅斯終于奪回了心愛的克洛伊。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對小情侶純真的感情變成了全然的、熱烈的愛,最終兩人結為夫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收藏的責任
在西蒙的收藏世界里,“責任感”始終是他收藏的終極目的,他的這種對收藏的態度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我的收藏和我的家鄉有關,和我的財富有關,可能也和我人生中的不幸和奮斗有關。這其中,理智與情感同樣重要。通過與藝術品的對話,我們能獲得崇高的愉悅,并實現自我超越。我的藏品薈集了從中世紀到當代許多偉大的雕塑家和畫家的作品,當然也有所側重。”西蒙說道。
西蒙說:“我的收藏源于人生的不幸和奮斗。”人生會遇到很多不幸和奮斗不止,所以那些藝術品可以代表自己的一些人生。“在我的收藏品中,有很多以歷史故事和神話為題材的作品,其中有一些非常可怕,代表了人的痛苦,例如《克婁巴特拉用死囚嘗毒》這幅畫。我覺得最美好的痛苦實際上存在于自己的努力中,這是一種奮斗的痛苦。”
“我從來不會根據價格來判斷藝術品的價值,也不會整天關注它們最新的市價。我購買這些作品并不是為了出售,或者牟取經濟暴利。十分重要的一點是,對市場中流通的藝術品必須有謹慎的選擇。這需要根據文化背景、收藏者的想法、個人品位,以及藝術品的質量而定;另一方面,在選擇和評估藝術品的時候適當聽取專家的意見也是必要的,”西蒙說,“收藏品的最終歸屬使我感到有責任感,這是符合我收藏的目的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