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國內新增過百家拍賣行,藝術品拍賣“僧多粥少”——
即將于4月8日在廣州舉槌的“華藝淘珍(第一季)拍賣會”,雖然只是一個季度小拍,但合計推出拍品多達1200件。據了解,由于去年下半年,全國有近百家新拍賣公司入市試水藝術品拍賣,導致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今年不少拍賣公司為求突圍,只能調整策略——“將小拍做大,將大拍做精”。
□本版文、圖 信息時報記者 徐毅兒
拍賣行
扎根本土“做大小拍”應對競爭
來自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實現了968億總成交額的新紀錄。這一成績和近兩年藝術品投資的觀念的延伸以及藝術品金融化的趨勢不無關系。在藝術品市場看似“火紅”的表面之下,行業內卻有著不可對人盡言的“揪心之痛”,一是贗品橫行,二是關聯交易,三是虛假成交,四是遲付拒付。面對這些藝術品交易領域普遍存的隱患,面對2011年這樣“爆增急跌”復雜而嚴峻的一年,令行內人更加無奈的是,在去年下半年僅僅半年時間里,即有近百家新拍賣公司蜂擁入市……“外憂內患”讓藝術品拍賣市場舉步為艱。如何成功突圍?“立足本土、實在經營”,“做大小拍、做精大拍”等成為致勝之道。
據了解,目前,全國擁有一類文物拍賣經營資質的拍賣企業有70家左右,廣州有3家,分別為廣東省古今拍賣有限公司、廣東安華白云拍賣行有限公司以及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對于經營致勝之道,廣州三大藝術品拍賣公司各有妙計。安華白云拍賣行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京認為,高質素拍品才是拍賣會成功的關鍵:“收藏始終屬于小眾群體的消費范疇,真正好的藝術拍品無論在任何市場經濟環境中同樣不乏追求者,價格同樣可以得到真實體現。因此,即使市場迎來調整,也無須畏懼。”
廣東古今與安華白云的定位略有不同。“經驗表明,廣東人比較實在,拍價在數十萬元的左右的嶺南書畫佳作更容易被接受。”古今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毅卓介紹,廣東古今將在嚴格把關拍品的基礎上扎根本土,致力做大做強嶺南藝術。“不僅要扎根本土,還要深入挖掘、展示嶺南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有國際化視野,開拓新的項目、路子,如去年秋拍,華藝國際成功推出的電影大師黑澤明畫作。”華藝國際拍賣(原廣州嘉德)董事副總裁許習文透露,未來,華藝國際在藝術品拍賣方面將作戰略性調整,包括“將‘四季拍賣’做大,使之成為收藏家的購藏常項;將春秋兩大拍做小做精,成為藏界淘寶要處。”
拍賣品
中國書畫板塊仍一枝獨秀
與華藝拍賣的市場策略一致,即將于4月8日舉槌的“華藝淘珍(第一季)拍賣會”,雖然只是一個季度小拍,但合計推出拍品多達1200件,其中,中國書畫占800余件。“2011年,中國書畫市場行情總體處于上升通道,其成交總額為580.90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增加243.22億元人民幣,增幅高達72.03%,支撐了中國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的59.98%的市場份額。中國書畫在市場不穩定的時期更是人們保守求穩的首選。”許習文認為,今年是藝術品拍賣市場復雜而嚴峻的一年,在這個關鍵的調整期內,“穩中求變”方為上道。
“‘華藝淘珍(第一季)拍賣會’除了嶺南名家的精品佳作齊齊現身外,另有一批廣州教育基金會的作品上拍。此外,海外和港澳藏家提供的藏品也給此次華藝淘珍增添了不少亮點。其中,當代嶺南名家林墉的《聽風聽水圖》,工筆的精細加上寫意的感覺,在此幅畫中表現的淋淋盡致。還有楊之光的《西班牙雙人舞》,此幅荷花近8.4平尺,比起那些工筆精細的花鳥小品,寫意風格別具一番。”
“誠然,在2011年中國藝術品拍賣TOP100榜單中,中國書畫占據63席,其中高價集中在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上,分別為37席、20席。這種成交格局充分體現了收藏中文化認同的重要性,書畫作為表達中國歷史、中國文學、中國傳記人物的載體,所體現的文化價值不論從學術上還是市場上都得到確認。”但同時,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相關負責周小姐提醒:“盡管過去一年,中國書畫板塊在拍賣市場仍一枝獨秀,迅速成長。但繁盛中卻隱藏著大量危機,包括虛假成交和贗品橫行等現象突出。多年來的中外藝術品市場歷史告訴我們,藝術品交易是一個典型的信息不對稱交易,市場繁榮的副作用是壞作品甚至贗品大量成交。這些有爭議的作品進入調整期后必然會淪為無效投資。”
陽春三月,藝術品拍賣又將迎來新一輪“春拍熱潮”,中國書畫走勢能否一路堅挺,大家拭目以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