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夫-昆斯

講座前杰夫-昆斯(中)在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左)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右)陪同下參觀美術館展覽

等待入場的學生
2012年3月21日晚6點半,《杰夫-昆斯:1978以來的藝術創作》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
杰夫·昆斯 (Jeff Koons) 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波普藝術家。作為波普藝術家,杰夫·昆斯的不銹鋼雕塑作品《懸掛的心》曾在紐約拍出2600多萬美元的高價,創下了在世藝術家的成交價新紀錄,他也成為拍賣場上作品最值錢的在世藝術家。很多人認為,杰夫·昆斯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安迪·沃霍爾商業藝術家的身份,將波普藝術推向極致。
在得知昆斯即將舉辦講座這個消息后,記者心想杰夫-昆斯作為在國際上著名的藝術家,第一次來到中國做講座,肯定會被圍得水泄不通,所以記者提前于當天下午5點就到達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正好碰到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正陪同杰夫-昆斯參觀美術館的展覽,記者也有幸第一次見到了杰夫-昆斯:西裝、領帶、皮鞋,一如我們從網絡上見到的裝扮。
在跟隨杰夫-昆斯他們參觀完展覽之后,記者直奔美術館學術報告廳,長長的隊伍讓記者看了不寒而栗。同時從美術館工作人員那了解到,此次講座對人數做了限制,“報告廳座位是385人,加上過道,可容納400余人;報告廳外的階梯上放大屏幕,可坐200余人,總共也就能容納600人左右”,所以很多學生被擋在了美術館外。
6時3刻左右,潘公凱院長首先對這次講座做了介紹:“這次講座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由昆斯本人介紹自己的藝術道路和藝術思想;第二部分,與杰夫-昆斯繼續討論其作品中藝術與現實邊界的問題”,講座也在潘公凱的主持下正式開始。

杰夫-昆斯作品

騎海豚的卡琳娜
“我的藝術不是判斷的藝術,而是接納的藝術”
“我1955年出生在美國的賓州,我有個姐姐,她做什么都比我好。直到我三歲的某一天,我父母對我說:‘杰夫,這是你畫的嗎?’這讓我覺得,我可以有一件事比我姐姐做的好,我在這個家庭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杰夫-昆斯這樣開始了介紹自己藝術創作歷程。
隨后,杰夫-昆斯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接受的藝術教育和各個時期的藝術創作,從《懸掛的心》、《沐浴》、到《郁金香》、《大力水手》《騎海豚的卡琳娜》,他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當時創作的思路和想要表達的觀念。在長達一個小時的介紹中,整個報告廳都顯得安靜而有秩序。
在介紹的最后,杰夫-昆斯從自己的創作經驗出發,表達了對于年輕藝術家的期待:“在做的各位年輕藝術家,從我創作的經驗出發,我想跟你們強調的是,你自己才是唯一可以信賴的,追隨你自己的興趣,然后你才會發現屬于你自己的藝術。
今天晚上,我介紹了各個時期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運用現成品創作的,我之所以一直著迷于現成品,是因為它對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現成品就意味著接受。
對我來說,我是經歷了這樣一個歷程:從自我接納轉向接納世界、社會。我對物體本身并不特別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這樣一種欲望,首先是自我接納,然后對外界的事物發生興趣,最后接納世界、接納他人。
我所創作的藝術不是關于判斷的藝術,而是關于接納的藝術,我認為接納是藝術的最高階段。
作為一個藝術家,每天當我醒來的時候,我都想做真正想做的。當有一天死亡來臨的時候,可能一切事情都變得很輕靈,能讓我很清楚地看清我的藝術姿態。我們現在存在著對于評判的巨大焦慮,而一旦我們去除了這種很迫切地做出評判的時候,我們就有能力接納,走出西方的哲學。”

杰夫-昆斯與潘公凱交流

《吊車》 杰夫-昆斯
潘公凱vs杰夫-昆斯
講座的第二個環節,是由潘公凱院長與杰夫-昆斯繼續討論其作品中藝術與現實邊界的問題。潘公凱首先就杰夫-昆斯對待現成品態度的轉變提出了疑問,為什么從最初的保持原樣到后來的按照自己的意圖來改動?杰夫-昆斯回答道:我在柏林墻倒塌時正在一件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但由于現實的影響,不得不對作品做出改變。之前不愿意改變對象,是因為我尊重物體,但在改變后我發現我在意的并不是現成品的改變,而是對觀眾的改變,而事實上觀眾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這之后不再害怕改變。”
我一直在做我真正想做的藝術
在最后的提問環節,當被問題以后的藝術創作有什么新方向的時候,杰夫-昆斯回答道:“一個是我想花很大力氣進行新的藝術創作,關于人類的生物性;另一點,我還是很關心之前的兔子或者狗等很有趣的話題,始終不變的是,我一直在做我真正想做的藝術!”
目前,杰夫-昆斯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最后歡迎的,商業和市場肯定滲入其中,這是否會影響作品的創作呢?杰夫-昆斯這樣說道:“我自己作為藝術家對于金融并沒有興趣,錢對我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是說有錢可以給我一個創作作品的平臺,我做作品本身并沒有考慮到太多的商業因素,我最最關心的是作品與觀眾的交流。”
最后,潘公凱對此次講座做了一個總結:杰斯-昆斯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后現代性。他在講解的最后,再三提到了“接納”,這是他在藝術創作中的核心概念。接納是相對于判斷而言的,而判斷是以宏大的文化背景為基礎的,正是宏大背景被消解,所以接納成為人們現在的處事方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