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鐘書在鑒賞古錢幣
家住溫嶺市區繼光路里弄的76歲退休教師岑鐘書,人稱老“錢迷”。半個世紀以來,他收藏了2萬余種版式、數量達幾十萬枚的古錢幣,上至先秦時期錢幣的鼻祖“海貝”,下至民國銅鈿,涵蓋歷史各個朝代。其中有國家特級文物3件,一級文物18件。
勞動課挖出一條裝滿銅錢的沉船
老岑年輕時當過兵,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他25歲考入溫州師范學院中文系,本科畢業后,當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直到61歲退休。
上個世紀60年代,岑鐘書在松門中學任教。一節勞動課,他帶領學生去河里勞動,挖到了一條沉在河底頗有年頭的舊船,船上有兩個木桶,打開木桶一看,里面竟然裝著滿滿的銅錢。這讓岑鐘書和學生們興奮不已。那時,岑鐘書愛好收藏郵票,但對錢幣的知識不太懂。后來,岑鐘書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一篇關于介紹宋徽宗時代銅鈿的文章,經過比對,又讓他格外驚喜,原來木桶里數不清的銅鈿中就有宋徽宗時代鑄造的銅鈿,很珍貴!
從此,岑鐘書就迷上了古錢幣收藏,而且一發不可收,半個世紀樂此不疲。
從回收爐前尋寶貝
岑鐘書收藏的古錢幣,有些是從外地商販手中購得的,有些是從古玩市場“淘”來的,更多是從回收爐前的廢銅爛鐵堆里“搶救”出來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玉環縣清港、楚門一帶,自來水閥門鑄造廠方興未艾。鑄造閥門的原材料一般都是從全國各地收購過來的廢銅爛鐵,里面就有不少是古銅鈿。而銅鈿因為其含銅量不高,在回爐前往往被當作“雜物”淘汰出局。但這些“雜物”正是岑鐘書想要的“寶貝”。那時候,老岑的每月工資不足百元,所以每次去玉環淘寶時,身上最多也就五六百元錢。一些企業看老岑來收購古銅鈿,愿意以每斤6.5元的價格,把幾麻袋甚至幾十麻袋的古銅鈿統統賣給他。但老岑沒有那么多錢,只能以一枚銅鈿一元錢的價格來收購。
有一次,岑鐘書在一家鑄造廠里花了半天時間挑了100多枚銅鈿,其中有一枚價值不菲的母錢,他心中竊喜。誰知,當老岑準備付錢回家時,那位企業老板嫌他買得太少突然變卦不賣了,老岑只得掃興空手而歸。這枚很有收藏價值的母錢,最終被當作廢物送進了焚燒爐,還是被人家當作寶貝珍藏了?許多年過去了,老岑至今耿耿于懷。
文物專家專程來鑒寶
岑鐘書花了大半輩子的財力和精力,收藏了2萬多種的古錢幣,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他先后被授予臺州市首屆“收藏狀元”、臺州市十大收藏家等榮譽稱號。那么,他收藏的古錢幣到底有多少是珍品呢?2009年7月1日至2日,溫嶺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邀請了省文物鑒定委員會三位專家,專程來到岑鐘書家鑒寶。
經專家初步鑒定,岑鐘書收藏的大部分錢幣為真品,里面不乏珍品。其中五代十國乾元重寶、北宋元豐重寶、金代皇統元寶等3件為國家特級文物,還有18件為國家一級文物。專家還稱贊“岑鐘書所藏的西漢半兩、五珠錢版式眾多,十分難得,應是研究和陳列展覽的好資料”。
希望自辦展館讓錢幣回歸社會
岑鐘書的家并不寬敞,堆放的藏品占了大半空間,他和老伴只能過著“蝸居”的生活。
怎樣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到琳瑯滿目的錢幣,分享收藏的快樂?幾年前,老岑就萌發自已出資建造錢幣展覽館的想法。對于他的想法,溫嶺市政府非常重視和支持,曾專門出臺了扶持政策,并在錦屏公園、東輝公園、下保山公園等地進行規劃和選址。老岑的兒子岑桓說,只要政府落實了土地,他們就可以全力投入錢幣展覽館的設計和建造。岑桓認為,父親所藏的所有錢幣來源于社會,應該回歸到社會,這是錢幣最好的歸宿,他們建造展覽館的目的就在于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