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灰色唐裝,更襯出濃郁的書香氣息,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三峽畫院院長周森。兩會前夕,周森就記者提出的書畫市場及其他問題侃侃而談。
繁榮的背后,也有隱憂
中國書畫市場正在一片生機中蓬勃發展,但持續走高的價格、投機式的“產品交易”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對此,周森表示,當代中國書畫市場很繁榮,但背后也存在不少問題。
“目前書畫市場上出現的臨摹贗品、魚目混珠等行為,大大攪亂了市場秩序。比如,書畫拍賣會上,常有暗箱操作,拍賣到贗品也沒有人追究。因此要有一套相應的法律法規,大力加強對書畫市場的規范化整頓。”
“另外,畫家、書法家創作的作品,要有權威的機構對其價值有所認定;還要培養書畫市場精英、專業人士,培養國家認可的書畫專業鑒定師。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要讓書法普及到青少年中去
在網絡媒體快速、便捷的今天,很多人已不再熱衷于書法,從網上便可直接制作“電腦毛筆字”。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周森認為書法教育的普及已到緊要關頭。“早前劉炳森先生就曾提過,一定要把中國的書畫藝術普及到中小學的教育當中去,尤其是書法,要讓國學書法走向中小學教堂。現在的孩子們學書法更多是為了考試、就業加分而學。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青少年接受的信息量很大,對于傳統的繪畫、美術,確實感到枯燥,因此要養成一種習慣,讓書法教育及早抓起。現在江蘇、四川、安徽等幾個省份已將書法教育作為必修課,并且規定一周必須有一節課是書法理論。”
文化軟實力,“骨子”里很提勁
去年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方針,周森認為,“這是正確、先進的理論指導方針。文化體現民族的精神力量,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沒有靈魂的。文化軟實力是無限滲透力,‘骨子’里很提勁,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東西,富有底蘊,使人敬畏。”
作為一名“左手反書”的書法家,周森不僅藝術成就突出,還做了大量回饋社會的工作。他說:“當大家吃得很飽、穿得很暖的時候,應該思考一下:一幅價值連城的字畫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自己服務?是助長一種風氣,還是體現一種風格?我從1978年走出大別山,求生求藝,經歷過很多,我希望現在能為更多的人服務。一個優秀的藝術工作者要兼備‘藝術家的浪漫與社會活動家的從容’,這是我畢生所追求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