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藝術市場權威網站Artprice發布了“2011年全球藝術市場發展報告”。該報告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 2011年,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上的領軍地位得以穩固,其成交總額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所占比重為41.4%;在藝術家成交總額排名前十位中,中國藝術家占據其中6席;成交前十的拍賣公司中,中國占據半壁江山。《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成為2011年世界藝術品成交價最高的作品;畢加索的冠軍寶座讓位于張大千。在西方老牌藝術市場強國眼中,中國無疑是威脅其地位的一只巨鱷。
中國份額再度膨脹
2011年,老牌發達國家仍舊掙扎在經濟的泥淖中,而“金磚五國”迅速發展,其中,中國的增長速度尤其驚人,甚至改變了全球藝術市場的地緣結構。
在新興、富有的收藏家及一系列投資基金的驅動下,亞洲藝術市場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區域。中國作為亞洲領先的經濟力量和藝術品銷售先驅,2011年百萬美元以上成交藝術品共有774件,而美國為426件,英國為377件。去年全球藝術品成交最高價前100名中,30件誕生于香港、北京和杭州。雖然佳士得和蘇富比是香港交易的主力,但是隨著亞洲拍賣公司的迅速成長,他們所占的份額從本世紀初期的73%下跌至47%。
雖然達摩克利斯之劍仍舊懸掛在西方藝術市場上,但實際上,2011年全球藝術市場成交總額好于歷史上的任何時候,成交總額為115.7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20億美元,是近10年最好的成績。除了中國49%的增長之外,歐美其他國家的拍賣成交也有極大增長,英國成交上漲幅度為24%,法國的上漲幅度為9%,德國上漲幅度為23%。在成交前5位的國家中,只有美國的成交總額相比2010年下降了3%。
2011年,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上的盟主地位是從美國手中奪得的。2010年,美國在全球藝術品成交總額所占比重為29.5%,而在2011年,美國所占比重下滑為23.5%。
領軍地位得以穩固
世界藝術市場力量的再分配是基于亞洲經濟和文化提升的結果。1994年,中國嘉德開始首拍,今天,中國嘉德已躍居全球藝術品交易的龍頭地位,以成交總額約為9億美元的成績占有全球總量的2%;而在2011年,以4.255億元成交的齊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更是讓中國嘉德成為2011年中國內地藝術品交易最高價的擁有者。
在北京,與中國嘉德相競爭的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北京匡時,都在全球成交中位列前五位,而北京瀚海則位居菲利普斯拍賣行之后,位居第七。北京成為目前藝術市場最活躍的地區,2011年年成交額高達31.7億美元,占有全球藝術品交易總額的27%。
與北京相比,香港成為吸引藝術市場玩家的新興藝術市場中心。進出口免稅政策、嚴格的銀行保密制度、政府相對松散的管理,以及接近整個東南太平洋地區的區位優勢,使得澳大利亞、韓國、中國臺灣和日本的藏家對香港青睞有加。眾多西方頂級畫廊已在這里安營扎寨,其中包括高古軒、英國白立方的分畫廊。正如高古軒畫廊老板拉里·高古軒所言,“香港具有聚集亞洲藝術資源得天獨厚的優勢。”此外,繼北京和香港之后,上海、杭州和濟南成為全球藝術品交易排名前十的中國城市。
按照藝術品種類來看,現代藝術成為藝術市場交易量最大的類型,其交易量和交易總額都位居世界之首,總成交額超過60億美元,占有全球藝術品成交總額的52.4%。2011年,這一板塊的成交總額相比2010年增長了12.18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現當代藝術作為中國藝術市場的核心板塊,總成交額占這一板塊的一半以上。
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的作品遠遠超過了千萬美元的大關,而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圖》成為2011年古代大師成交價位最高的作品。當然,除了這些中國近現代大師,畢加索、克里姆特、席勒、莫奈、達利等西方近現代大師在2011年也表現不俗。
在過去10年中,當代藝術作品的成交量是最早的3倍,在2011年,全球拍賣市場上上拍的當代藝術作品多達4.1萬件。在2001年,當代藝術板塊的成交總額為8770萬美元,到了2011年,這一板塊的成交總額飆升至12.6億美元。當代藝術的成交額上漲,但并不表明它就成為高端藝術品,統計顯示,62%的當代藝術作品的價格少于5000美元。
2011年,中國當代藝術的總成交額為5.4億美元,僅位居美國之后,北京在當代藝術這一板塊的成交額首次位居世界亞軍。現在,中國成為當代藝術上拍數量最多的國家,而且供需也相對合理,北京和香港成為當代藝術成交率都比西方高的城市。在當代藝術成交排名中,曾梵志、張曉剛、陳逸飛、周春芽彰顯出巨大的競爭力,與美國藝術家巴斯奎特、理查德·普林斯和杰夫·昆斯的交易不相上下。2011年尤倫斯藏當代藝術在香港蘇富比的上拍,再一次體現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活力,實際上,香港蘇富比也得益于這一專場拍賣,2011年成為其最好的拍賣年。
作為目前全球藝術品成交總額最大的國家,在拍賣總排行中,中國藝術家占據排行榜之首也就不是意外之事。1989年以來,畢加索一直占據榜首(畢加索曾經一度因沃霍爾的成交顯著,名列第二),然而,其霸主地位被張大千取代,這是21年來,畢加索第一次出局前三。2011年,張大千作品的成交總額超過5億美元,而齊白石的成交總額超過4.45億美元,兩人都創下了個人成交最高紀錄,畢加索作品的成交總額僅為3.2億美元,安迪·沃霍爾位居第四,總成交額為3.25億美元。第五為徐悲鴻,其總成交額為2.13億美元。在成交排行榜前十位中,中國藝術家占據其中6席,占有世界40%的份額,在全球最具潛質的15位藝術家中,10位來自中國。
總的來說,在面對全球經濟低迷的局勢下,全球藝術市場顯示出良好的抵抗性,就成交總額而言,我們可以將其稱為藝術市場發展最好的一年。中國對其總額的貢獻功不可沒,因為如果沒有中國這部分成交額的話,全球藝術市場與2007年相比,其下降的比重將會高達25%。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藝術市場總成交額的上升并不意味對西方的沖擊,即便畢加索的排名達到歷史最低點,相形之下黯然失色。但是中國獲益并不表示歐洲就失利”。
2011年,中國領跑全球藝術品市場
2011年,中國領跑全球藝術品市場
2011年,中國領跑全球藝術品市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