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最貴的玉器,一把所謂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臺(含坐凳)以1.8億元起拍,最終在北京一家并不知名的小型拍賣公司以2.2億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玉器拍賣新紀錄。而后,爆出了這套家具是江蘇邳州某玉器作坊,用22個工人,花了7個月時間,根據(jù)明代的老件仿造而成的。又一場中國式鬧劇!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系列新聞背后,演繹著荒唐的種種行徑。
就專業(yè)而言,首先,漢代本無凳,何處索高價?稍微有些古代文物常識的人都知道,漢代時還沒有適合高坐的凳子,《史記·禮書》記載:“疏房床笫幾席,所以養(yǎng)體也”,一句話幾乎涵蓋了漢代所有的坐具。從考古發(fā)現(xiàn)的漢代遺物及畫像內容看,漢代的坐具主要有床、榻、枰、席等幾類,高度均很矮。人們需要屈膝降腰,將臀部壓在腳跟上,坐久了會累,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寧愿選擇席地而坐,如魏晉時期的高士們在竹林里暢飲彈唱,論古諷今,就是席地而坐。中國古代家具發(fā)展史表明,類似高度的坐具隋唐之后才產(chǎn)生。漢代沒有玉凳,更沒有與之相配的用圍屏拼合、榫卯結構組合而成的梳妝臺。其次,從藝術風格上判斷,漢代出土的玉器除了葬玉,如玉衣、玉棺、玉枕之類是實用大小之外,其余的多為小件的陳設器或裝飾佩件,從未見同類實際尺寸的玉質家具。此外,這件器物的玉質、紋飾和雕工,毫無漢代的時代特征和氣息,不符合漢代禮制和貴族文化特點,風格上更接近明清時期的繁復裝飾。
然而,這樣一套不開門、疑點重重的玉臺凳組合,竟能在拍賣行上拍出2.2億元的天價,這個荒唐的事實背后有著一系列荒唐的營銷手段,首先是業(yè)內專家的鑒定書。據(jù)悉,“漢代玉凳”的定代、定級均出自故宮(微博)“權威”老專家出具的鑒定書,被拍賣公司和藝術品購買者奉為“圭臬”,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拍賣公司可以雄赳赳氣昂昂地宣傳拍品:“令人嘆為觀止”,“極具收藏和歷史價值”,天花亂墜,胡吹一通。而購買者仿佛買了一顆定心丸,有證書,有天價紀錄,有媒體炒作,過幾年再轉手,或憑此向銀行抵押貸款,都能路路通達。
然而,這場秀最難堪的遭遇卻是制作這套臺凳的玉器作坊從幕后走到幕前,一語道破天機——天價玉凳的身份昭然天下。消息一出,拍出這套臺凳的北京中嘉國際拍賣公司表示“拍賣公司只是中介機構,不保證拍品百分之百是真的”。坐拿上下家各12%傭金的拍賣公司,立即把自己撇清,表明立場,買賣雙方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自己只是提供了一個舞臺。
事情至此,媒體大眾追問鑒定專家、追問拍賣公司、追訪玉器作坊,最后成了胡亂一鍋粥,沒有結論,沒有下文。買家拍下天價但不付款,純粹打醬油;2.2億元標的,拍賣公司只扣下區(qū)區(qū)3萬元保證金;專家解釋拍賣行每月只給600元咨詢費。買家如此隨性莽撞,胸無半點墨,卻高舉天價牌;拍賣公司做盡秀場也未套到白狼,反惹來一身騷;專家也是拿起板磚,砸了自己的腳,成了名副其實的“磚家”。
高價的漢代玉凳事件,上演了一出荒誕的鬧劇。而這鬧劇折射出的中國目前拍賣市場、鑒定專家、仿古作坊的無序狀態(tài)和誠信問題,令人汗顏。
藝術品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來源的可靠性,而藝術品誠信體系的建立和規(guī)范運作,將從根本上解決藝術品市場關于真?zhèn)蔚碾y題。就全球范圍來講,美國之所以成為藝術品市場最發(fā)達、市場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與它相對完善的法律監(jiān)管制度以及對投資人利益有效保護的體系關系十分密切。就中國目前而言,在惡劣的大環(huán)境下,國家應該建立機制確保對市場的激勵與約束,拍賣機構必須懷著一種嚴肅、負責的心態(tài)去組織策劃藝術品的運作,而專家更應該自律,不能因個人利益而損害市場健康,污染社會視聽,甚至成為騙局的幫兇。唯有如此,才能在困境中真正改變中國藝術品市場混亂的局面,才能停止其滑向深淵的步伐。
滑向深淵的中國藝術品市場
滑向深淵的中國藝術品市場
滑向深淵的中國藝術品市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