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鑒賞交流活動現場
雅昌藝術網訊 ( 劉書琴) 近年來,廣西區內的古玩收藏市場發展迅速,藏友日益增多,各種收藏文化交流活動也越發活躍起來。3月1日晚,南寧至正會所特邀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鑒定委員朱戢老師,舉辦了一場古陶瓷、古玉器鑒賞交流活動。朱戢老師從專業角度分別對書畫、瓷器、玉器的收藏市場進行了解析,同時還為現場收藏愛好者就提高收藏鑒賞水平提出了建議。
中國古代書畫講求意境神韻,因而主觀的因素比較多,對于同一件作品的鑒定標準更是因人而異,哪怕頂級的鑒定大家,對一張畫的定論都可能出現分歧。朱老師就提及有“南謝北徐”之稱的中國書畫鑒定界兩位鑒定大家謝稚柳與徐邦達因鑒定風格的不同,曾引發學術之爭。那么對于書畫的鑒賞,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得懂其中的意境。用朱戢老師的話來說:“縱觀古代大家的佳作,其山一定是活的,云一定是動的,山路是彎彎曲曲能走進去的,因而能讓觀者融入畫中,產生共鳴的作品,就是值得收藏的。”
中國的玉文化淵源流長,“君子比德于玉”的觀念深入人心。京津和江浙地區的玉文化比較濃厚,而廣西云南等地區的玉器收藏還不普及。由于玉資源稀缺,不能再生,好玉價值不菲。朱戢老師認為,玉器收藏主要以質地與做工為標準。玉器不能只看年代,材質、做工皆精美的今玉,其收藏價值遠超做工材質低劣的古玉。多了解玉器的相關知識,比如材質、價位的區別,不同時代玉器的紋飾、造型、工藝特征等。此外,朱戢老師還分析了明代歷朝瓷器的款識及風格特色,指出明代瓷器紋飾用筆自由,生動豪放、畫面美感強烈,藝術性高。
眼力、魄力和財力是古玩藝術收藏中所具備重要素質。朱戢老師建議,在大眾收藏里,很多藏友的財力都不高,比如一個月3000塊錢收入,拿1000塊出來參與收藏,對于東西的新舊真假不予深究,只為滿足自己的業余收藏喜好。對于這類人群,朱戢老師建議,要通過興趣和不斷的學習,逐步提升自己的眼力,從一兩千入手逐步提升收藏的價值。初入門起點底不要緊,但是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之后,還是要迅速的提升收藏品味和鑒賞實力,不要把有限的資金分散,老買那些幾十、一兩百的東西,永遠都難以提高??梢砸荒昃褪詹匾粌杉F重的物品,把有限的資金累積起來,待行情水漲船高后,自己的藏品才能具備保值增值的潛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