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億美元:2011年度全球藝術拍賣總成交額
這個數據絕對打破了記錄。年度成交總額首次超過了100億美元,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21%。強勁的增長勢頭在全年都得到了保持。上半年與下半年的成交記錄分別約為65億美元與51億美元,同時創下了歷史新高。
34%:2011年度全球拍賣作品流拍率
全球拍品的流拍率自2008年以來一直都高于35%。2011年的流拍率則下降到了34.8%;與此同時,去年全球的總拍品數量上漲了7%。
5720萬美元:2011年度的最高成交價
這一天價并不是由畢加索、阿爾貝托·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或是安迪·沃霍爾的作品產生的,而是來自中國藝術大師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盡管2011年并沒有產生新的全球拍賣紀錄(2010年時,該記錄被兩度打破),但這一年仍然見證了大量極高的成交價。
1688:2011年度成交價過百萬的拍品數量
盡管沒有單件作品在2011年創下新的世界紀錄,但成交價過百萬的拍品數量較2010年增長了33%。毫無疑問,中國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最高得分——共有774件拍品成交價過百萬。事實上,僅香港地區成交價過百萬的拍品數量就已經接近整個歐元區該數據的兩倍。
69%:2011年度成交價不足5000美元的拍品比例
在過去10年中,只有兩年的“可負擔作品率”(即成交價低于5000美元的作品比例)低于70%:2007年與2008年。因此,2011年(與2007、2008年強勢的藝術市場增長勢頭呈現出了許多相似之處)的這一數據只有69%是符合邏輯的。2009年與2010年的“可負擔作品率”達到了74%。不過,2011年“可負擔作品”在絕對數值上并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4.5%;但這一增長率低于高價作品數量的增長率。
43%:2011年度亞洲在全球藝術市場上占有的份額
亞洲藝術市場的發展是讓人目瞪口呆的。自中國在2010年以絕對優勢成為了世界領先的藝術市場之后,2011年證明藝術市場上并沒有太多的遷移引發全球藝術市場兩極化這一新格局。撇開中國在2011年的拍賣收益上漲了驚人的38%不說,其它亞洲國家同樣表現出了強力的增勢:例如新加坡上漲了22%,印度尼西亞上漲了39%。
271,795,000美元:2011年11月9日紐約蘇富比當代與戰后藝術拍賣專場的總成交額
這是2011年拍賣成績最好的一場拍賣會,也是自2008年以來成績最好的一場拍賣會。但如果將其與2007年的各場拍賣會做比較,它只能排到第三。在這場拍賣會上,克萊福特·斯蒂爾( Clyfford E. Still)有兩件作品創下了拍賣紀錄,格哈德·里希特有一件作品創下了記錄。只有17%的拍品流拍,共有41件拍品的成交價過百萬。
第4:2011年,法國在全球藝術市場上占有的份額以4.5%排名第4
2006年是法國最近一次排名第三的年份,自2007年起、自法國被中國趕超之后起,它就一直排名第四了。2011年,盡管法國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不過它仍然保持在了第四名這個位置上。而巴黎的市場份額現在不僅低于倫敦及紐約,還低于北京以及香港。上海在2011年的市場份額增長了21個百分點,目前次于巴黎。
58.5%:這是頂尖的“1%”拍品的收益在2011年度全球藝術市場總收益中占據的比例。換句話說,在2011年度所有的拍賣作品中,最昂貴的“1%”的作品貢獻出了58.5%的全球拍賣總成交額,而剩下99%的作品的總成交額還不足全球總成交額的一半。再次毫無疑問的是,中國在這“1%”中占到了最大的比例(50%),美國與英國則分別是23%和20%。
12,400:2011年度個人拍賣紀錄創新高的藝術家數量共有12400位藝術家在2011年創下了其個人拍賣紀錄的新高,這其中包括齊白石(5720萬美元vs.1250萬美元)、克萊福特·斯蒂爾(5500萬美元vs.1900萬美元)、羅伊·李奇登斯坦(3850萬美元vs.3800萬美元)、埃貢·席勒(3500萬美元vs.2000萬美元)、薩爾瓦多·達利(1900萬美元vs.500萬美元)以及格哈德·里希特(1850萬美元vs.1300萬美元)等等。
18,000:在ArtPrice于2012年1月18日啟動的全新在線拍賣經紀服務后至今,共有1.8萬件作品通過這一平臺發布了拍賣委托。
2011年度全球藝術市場的11個關鍵數據
2011年度全球藝術市場的11個關鍵數據
2011年度全球藝術市場的11個關鍵數據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