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從金錢這條線上去找,大佬,就是拿錢最多的人。
文化學者、作家吳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件高仿明清官窯,成交價100萬人民幣,那么誰拿了大頭?
成交價:100萬;
出廠價: 4萬,約占成交價4%,由制假者獲利;
各項鑒定費用:3萬,約占成交價的3%,由鑒定專家獲利;
拍賣公司傭金和國家稅收:20萬左右,約占成交價20%。此項經常被透露,分文不交;
上拍贗品實際所有者:獲利73萬元,約占73%。
“上拍贗品實際所有者”?
吳樹解釋:一是直接到產地訂貨的拍賣公司人員,二是有拍賣背景的非拍賣公司人員。前者利潤獨得,后者的利潤分配則需加上有決定拍品交易權的人。
但大佬的形象還未出現,這個技術名詞背后,究竟是哪個群體?他們是誰,做什么,擁有什么?吳樹被人稱為藝術品市場的“深喉”,這意味著危險。但他卻一直都沒有碰到危險,盜墓者是見他就躲的農民,做假者是傷感的藝術家,販假者是笑臉逢人的商人,勿寧說假貨市場是一片和諧景象。現在,大佬的危險氣味飄了出來。他沒有退卻:“上拍贗品實際所有者”一共是兩類人,一類是擁有足夠金融資本的文物藝術品投機商,為顯性富人;另一類是貪官污吏,為隱性富人。這兩類人躉藏的物品無論真假,也無論出處,都可以成為他們欺行霸市、賺取暴利的籌碼。因為他們借助金錢或權力建立起來的絕對威望,壟斷了文物、藝術品價值和價格上的話語權,只需將自己的藏品進行二次包裝后送上大拍賣場,便能夠創造出巨額利潤。
簡單地說,如果你是大佬,需要控制的環節只有兩個:鑒定業與法律。
大佬用手里的權力和金錢,輕輕撬動這兩個杠桿,整個藝術市場就陷落了。如今贗品逐步實現高科技制假、高手段營銷、高利潤回報,而國家的文物鑒定體制落后——沒有完整的鑒定體系,沒有不同類型文物的鑒定標準,更沒有科學權威的鑒定機構,只有或跟不上形勢、或“向錢看”的鑒定專家,由此導致的鑒定業丑聞已是隔三差五屢見不鮮。鑒定業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吳樹認為,與文物市場和文物交易相關的法律法規隨之坍塌,成為一紙空文。由于文物鑒定機構的癱瘓,相關法律,如《文物法》、《拍賣法》及其操作細則,失去了法律指向的明確目標,對涉法對象真偽莫辨,何以執法?
公權力整個失信,但這種游戲不會停止,老百姓也是黑金游戲的參與者,正如農民、收藏家、藝術家一樣,一起造就了知假而上的沙塔。入局者不會說自己被騙吃虧,而是繼續欺騙下家,他們通過套住別人來解套,這種玩法是行之有效的,假繁榮變得無比繁榮。
“在這個荒謬的市場上,曾經玩弄著繁榮藝術、理財投資的概念,如今開始明目張膽地愚弄,成了無法遏制的巨大的謊言。”吳樹的調查剛剛結束,就遇到了新問題:內幕已經變成了外幕,騙局已經成了大局,騙者已經變成了王者。他在博客里繼續著這場實力懸殊的戰役,而最新的一篇博客呼吁“特赦文物私生子”,給予已然成勢的非法者以一定的合法身份,從而重建市場新秩序。這至少不再是自欺欺人。
藝術市場:大佬操縱的路徑
藝術市場:大佬操縱的路徑
藝術市場:大佬操縱的路徑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