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書畫同源”。書法和繪畫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同為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既有相通相同之處,又有各自的特點,難分輕重,但自古以來在市場中書畫并未平起平坐。書法作品的市場價格一直處于低位,與動輒百萬元乃至上億元價格成交的繪畫還是無法比擬的。市場的流通性讓本是珠聯璧合的書畫,卻落得“好字不如爛畫”的尷尬境地……
書畫價值的分離
在傳統文化里,詩文高于書畫,書法高于繪畫。因為,詩文書法是一個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仕途進取之器,與科舉考試緊密相關的。繪畫則純粹是文人的“馀事”而已,流入技匠之列。直至文人畫的出現,專職的畫家地位才大有提高。以書法發展歷史來看,魏晉南北朝300多年中,我國出現的書法家遠比畫家要多,書法成熟期遠比繪畫要早。宋代之前,書法作品在藏家心目中的分量遠遠超過繪畫,唐太宗就是個書法作品的大藏家。到了元明清,文人畫逐漸成為眾多藏家追逐的對象,書法作品則稍顯冷清,“字不如畫”的格局才慢慢形成。
近年來,書畫作品愈發奪人眼球。去年,吳冠中、關山月等一批國內頂級畫家的繪畫作品一躍進入了千萬元級行列,而當代的書法家,即使是啟功這樣的大師,其作品難拍至千萬元。當然,書法拍賣市場中,也有過億的拍品,如黃庭堅的書法長卷拍出4億元,僅僅是書法市場的特例一方面是熱錢涌入的結果;另一方面,因為是年代久遠的宋代作品,無法以此來衡量當前書法收藏市場。
目前,一個現當代書法大師的書法作品,若是能賣至數十萬元的價格已屬相當不錯;而一個現代繪畫大師的繪畫作品卻能賣至數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即使像張大千、齊白石這樣大家的書法作品和繪畫作品兩者的價格之差相當懸殊。上海2003年秋季拍賣上,程十發的一幅四尺整張的《行書》寫得相當精彩,成交價為1.65萬元,這個價格在程十發書法作品中屬于相當不錯的。以往他的書法很難逾越萬元大關,而在同場拍賣會上,程十發的《長春圖》(尺幅43.5×33cm)只有一平方尺多一點,作品的精湛程度只能算一般,可是這幅作品卻以3.3萬元拍出,高出前一幅書法一倍。
有業內人士分析樂觀的稱,中國書法是潛力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目光轉移到書法作品上。可書法迎來與繪畫真正義意上的價值平等在何日?這只潛力股到底能否走出“好字不如爛畫”的怪圈?
書畫差異的內因
好書不如爛畫,這是書法在市場中不爭的無奈。從創作時間上講,書法的創作沒有繪畫來得復雜,所以,人們總會認為一幅繪畫要比書法吃功夫,也就要更有價值,可以說這是投資者和收藏者收藏字畫的一個誤區。其實,書法的創作遠比繪畫要難得多,書法之所以難,就因為字人人都會寫。但對書家而言,他的書法要得到大多數藏家和觀者的認可實屬不易,沒有千錘百煉的功夫恐怕難以在書法上站住腳。相反,繪畫畢竟形象生動,短時間的業余愛好者也能畫出比較形象的畫作。就是從世界的范圍來看,講書道的,也只是亞洲廖廖幾個國家。范圍有限,也造成了很多國家的不認可。這種不認可是因為他們不懂,由于不懂也就會有一種自然的拒絕性。
通過拍賣結果可以看出,書法作品的成交率明顯不如畫作,這可能和藏家的偏好有關,現在喜歡書法的人不如喜歡畫的人多。目前書法拍賣市場兩極分化,絕大多數作品是古代和近現代已經作古的書家作品,而當代書家的作品卻寥寥無幾,主要集中在沈鵬、歐陽中石等幾位大家上。
有人說,“字不如畫”是因為一書家做不到苦鉆勤練,常以“大家”、“大師”自居,創作一幅“大作”是信手拈來的事兒,這樣的作品收藏價值讓人生疑書法的藝術性得不到體現,自然在收藏價值上就得不到認可。還有人認為,現在很多書者都削尖了腦袋往地方或全國書協擠,在書協職位越高,書法作品價位也隨之增高。這種“位高字貴”現象也讓書法在市場中愈發尷尬。但筆者認為,這種現象同樣存在于繪畫里,并不是“字不如畫”的真正原因。
浙江美術副館長斯舜威近日表示,至于畫比書法值錢、好賣,其根本原因,可歸結為在商品經濟社會里學養、學術的貶值。在商品經濟社會里,一切都是商品,而繪畫的商品屬性又強于書法。另一方面,書法的進入門檻似乎很低,人人都可以動手寫幾筆。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士愛好書法的確實也特別多,給人以人人都可變成書法家的印象。實際上,真正的書法作品,“技術性含量”是很高的,書法市場整體“飆升”的那一天,肯定會到來。
未來書畫將齊頭并進
雖然,書法的價值體現暫時還遠遠不如繪畫,但同時也說明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書法藝術品交易仍然還處于一個價值洼地,從書法收藏與投資的角度來說,書法藝術品投資不失為一個絕佳的方向,這在近年各大拍賣行的秋拍中已經逐漸體現出來,書法作品成交率大幅提高。北京華辰《書巢秘藏近代名士手跡》專場,28件作品100%成交,成交額1132.3萬元。拍賣現場人頭攢動,擁擠不堪,競價熱烈,所有拍品都超底價成交。中國嘉德(微博)秋拍推出“宋元明清法書墨跡專場”,成交83件,成交率91%,成交額2.5億元。
柳州市藝術品鑒賞學會會長羅安鵠認為,盛世收藏,收藏與個人經濟能力掛勾,書畫收藏也不例外。目前古代書法作品已是鳳毛麟角,市場價格較貴,大多收藏者無法承受。普通投資者可關注近代書畫作品,特別是一些中小名氣的書法家,存世量有限,具有稀缺性特點,是投資“潛力股”。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法價值會得到市場的確認,隨著書法收藏市場的培育,收藏界的鑒賞能力的提高,書法藝術品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按質論價的軌道,市場最終會留存下來真正站得住腳的書法藝術珍品和書法大家,書法繪畫藝術品市場齊頭并進的前景指日可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