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hael Plummer and Jeff Rabin
在去年全球藝術拍賣市場的喜人佳績鼓舞下,ARTINFO決定對市場做一次更大范圍的檢視,評估其作為當今世上最富有人士的一種投資手段前景如何。我們和紐約藝術投資咨詢公司Artvest Partners的兩位投資總監邁克爾·普朗莫爾(Michael Plummer)和杰夫·拉賓(Jeff Rabin)坐下來喝了一杯咖啡。兩人都曾在佳士得拍賣行從事金融服務,2009年決定出來創立他們自己的Artvest,這間咨詢公司致力于讓人們不只是把藝術品看做是繪畫或雕塑,它們同時也是資產——如果管理得當的話——不但有助于形成多樣的投資組合,而且還能產生比股票、債券、房地產更強的效益。這次涉獵廣泛的談話觸及了藝術理財在藝術市場中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及為什么你應該考慮投資藝術基金,不要忌憚這些年來對這種形式的負面評論——當然,要投入足夠的謹慎。
藝術理財領域在過去三年里發生了哪些變化?
普朗莫爾(以下稱MP):我認為過去八年里都在發生變化。在二十一世紀初有一股潮流,大約是2003年左右,各種藝術基金開始涌現。這股熱潮目前只升不降,尤其是發生金融危機后。在2006、07年市場勃興的時候它發生了階段性的變化。然后市場崩盤,有了一個長時間的中斷。但是由于市場恢復的很快,我認為人們對藝術品作為一個資產種類的興趣又起來了,在投資組合中扮演著核心角色。過去10到15年里所創造的財富是驚人的。這增加了人們對藝術和藝術投資工具的興趣。“藝術是不是一個資產種類”已經變成”藝術是一種資產種類”,然后會再變成“怎樣充分利用藝術品這種投資種類?”越來越多的工具進入市場,讓人們可以接觸藝術品風險或有形資產,而這正是歐洲、亞洲地區相關人士在尋找的東西(美國相對來說沒那么多)。然而自從08年金融市場發展停滯——實際從07年中在債務和信貸市場就已經出現端倪——我們看到人們對真正的另類資產和現金的興趣急劇增加。我認為主要變化在這兒。
ArtTactic創始人[Anders Petterson]最近在彭博社的采訪中說,由于藝術投資的這種變化,藝術市場和更廣泛的經濟市場將產生更多的關聯。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
拉賓(以下稱JR):在這兩種市場之間建立直接的關聯是很困難的。一個是通過非常非常稀少的大宗交易來進行,另一個則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交易。這倒不是說我們不能做數據分析,這個我們是在做的。經過數據分析,非得說的話,可以說兩個市場其實沒有真正的關聯。我們更愿意這樣說,盡管它們不見得關聯,但卻有一定滯后關系,因為我們認為藝術市場更多地是和財富創造直接關聯的。財富創造規模越大,藝術市場的參與者就越多。過去10到15年的情況,在我們來看就是這樣,全球財富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無論是亞洲、歐洲和美國都是這樣。
藝術市場不是流動的。像08年這樣的混亂時刻,藝術市場絕對是和其他資產相關聯的。一旦出現紊亂,所有資產會一同行動,所有大家都下降。藝術市場的下降趨勢呈現出來基本上就是對一切可能出賣的東西進行削價,但絕大多數東西不會到市場里來。不會有什么東西進入拍賣行,因為發生資金消耗或者流拍的風險是很大的。
你怎么看藝術市場的發展趨勢?
MP:由于藝術品的流動性極低,所以對手上沒有太多現金的,對流動性有擔憂的人來說,如果他們目前在藝術市場的風險暴露較大,會不愿意往藝術市場投入更多的錢。如果經濟出現滑坡,如果歐洲有銀行因債務危機出現擠兌,除非你在別的地方還有現金,否則大把現金套在藝術品上可就不妙了,因為它們很難變現。如果你在藝術市場低迷的時候把財產拿到拍賣行去賣,可能只能得到期待值的一半——如果能賣出的話。
那么對那些不是富可敵國的人來說藝術投資有必要嗎?
MP:有的。我們認為藝術品是一種讓總體的投資組合多樣化的極佳工具,無論你賬戶上有多少錢都是一樣的——或者說幾乎無所謂吧。因為要想確保多樣,你會想要擁有不止一件藝術品——你會想要一組藝術品。那么,如果有藝術基金或藝術投資工具或私人投資合伙——我們認為值得向客戶推薦的并不多——但對核心部分的資金并不充裕的人來說這是投資藝術市場、取得風險暴露的一條路。當你的現金資產超過一定數額,在投資組合中有形資產自然會達到一定比例,可以是藝術品、珠寶、房地產等待……據說羅斯柴爾德家族中有一位成員曾經在5年還是10年前說過,他們認為應該把三分之一的資產放到房地產上去,三分之一在藝術品上,還有三分之一用于金融投資。這想法不新鮮,但現在的確越來越引人注意。
JR:不過,要記得藝術品是不流動的,在你的組合里如果有藝術品,你就得留意一旦需要出售,你得有能力從非藝術品的資產里拿出可賣的東西。所以你得有固定收益證券、流通股、外匯,任何在危機時刻可以靠得住的東西。應該把藝術品投資看做是長線的
非流動的投資。一旦做好了,藝術品的表現會超過你的投資組合中的任何一種資產。
之前你提到了藝術基金。藝術基金有前途嗎?
MP:其實是有的。去年藝術基金很活躍。他們面臨不少挑戰。基金林立,但獲得A輪融資的不多——即時得到融資的也比預期的規模要小的多。但是這個新生市場正在發生一場革命。有一些資格較老的基金,已經運作了五到七年的那些,現在開始了第二、第三輪容易,他們籌起錢來要快得多,數額也更大。一支基金一旦建立起了業績紀錄,向前走就容易了。
JR:當一個人說“我們要籌一個藝術基金”的時候,他們對究竟能圈到多少錢是完全沒概念的。他們說“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1–1.5億美元的基金。”但接下來其實什么動作也沒有。最終幾乎沒有誰真的籌到1–1.5億。通常他們能圈到1,500–2,000萬——可能連這點都沒有。對于目前全球的藝術基金究竟掌管了多少資金,大家的認識和實際情況存在巨大差異。我們了解的是大概有10億——這里說的藝術基金和私人合伙投資是相對的,不是一回事。
藝術品抵押貸款的情況怎樣?屬于常見的運作嗎?
MP:活躍程度比人們想象的要高。報紙(彭博社)上剛剛公布了Michael Steinhart貸款買了一項產業,因為他能拿到很優惠的利率。越來越多有頭腦的理財人士意識到,他們可以讓投在藝術品上的錢生錢,利用目前的利率環境產生杠桿效應,如果他們有合適的金融履歷的話。現在利率是可以非常低的,他們可以把這些錢投出去,賺到的錢比利息多得多,靠差價獲得利潤。像Steinhart這種人對這種東西吃得很透,這是一條非常聰明的理財途徑。我們認為藝術品在人們的投資組合中占得比重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是一種投資。即便是那些以前從未接受藝術品抵押的銀行也開始承受這方面的壓力。銀行之間在這種借貸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為這是客戶想要的東西。
JR:在市場的一端,利率已經在最低限——從他們提的回報率看。但是他們在用其他客戶資產來抵押,在尋求更廣泛的合作關系。而在另一端——可以高達18、19、20、21%的高利貸——他們的貸款是完全由資產作抵押的。借貸者是那些沒有其他另類資產、愿意接受這種利率的人。然后還有中間市場,通常是只用藝術品作抵押的,我們認為這個領域是有潛力的。只要操作得當,正確認識價值,做好附屬擔保,這是個好買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