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祥(微博)和范曾的爭論既是一個藝術現象也是一個社會現象,是值得國人和藝術界關注和研究的問題,透過現象我們看到了諸多帶有本質性的問題,諸如藝術創(chuàng)作和制作的區(qū)別、藝術批評、藝術批評與藝術家的評價批評、法律與藝術批評的關系等,這些問題已經超越了郭、范兩人的是非之爭。我們對此加以關注、研究和討論,有助于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范曾是位社會公眾人物,京城的媒體經常把他作為美術界的代表人物展示,這使他的名聲在社會上是很大的,因此多年以來他的行為、言論和藝術活動經常被人們關注與議論,但是由于人們的立場和角度不同,必然出現6與9的評價現象,因此人們對范曾的人品、德行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高低優(yōu)劣的解讀評價會截然不同、涇渭分明,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
范曾于上世紀60年代畢業(yè)于京城美術學院,由于他的機靈和識時務使他逐漸引人注目,他深知如何在逆境中隨機應變,在得勢順境中及時展示,他會利用和調動一切有利于他發(fā)展的社會因素,尤其是官方、商家和媒體,這使他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獲得了如魚得水的發(fā)展,并得到了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謝飛說的“范曾先生是當代中國畫界首屈一指的人物”,北京歌德(微博)拍賣公司副總經理、BTV財經《拍賣》欄目市場顧問王曉文說的“范曾———書畫市場中的‘硬通貨’”,孫文朝說的“范曾作品依然是當代書畫市場的中堅力量”等等至高的評價。雖然謝飛沒有說明范曾的首屈一指屈的是哪一個指頭,是大拇指還是小指頭,依我判斷肯定是大拇指,就是說把范曾定位在當代中國國畫界的第一位畫家,不知謝先生指的當代時間范圍是從何時算起,是否包括死去的還是僅指活著的?這“第一”是公民公決的還是文代會選舉產生的?謝先生根據什么標準定的都不清楚。
王副總說范曾的作品是“硬通貨”,這“貨”的定位比較恰當,范曾的畫是市場上的“貨”,相當于美元和歐元的地位。資產者(我沒有用收藏家是因為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懂藝術)、北京問古齋的寇建軍斥資六千萬買范曾的畫,他說青睞范畫的理由是:一是從文化角度,范曾先生是守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智者;二是從市場角度,范先生的作品升值潛力大。由此可以見得資產者視范曾的畫為賺錢的“貨”。為了使“貨”升值就貼上“守望傳統(tǒng)文化智者”的標簽。在資產者、商人的心目中,什么“貨”能賺錢就炒什么貨,他們贊頌范曾的美德仁義和高超藝術,只是把范曾當作賺錢的貨貼的品牌標簽而已。高貴的范曾甘愿被資本家當作“貨”是因為他也能從中獲取巨大利益,這就叫“雙贏”,也可視為周瑜打黃蓋,不過范先生有點屈尊了。
在我看來范曾在社會活動中像是位善于謀略的政治家,經常擺出一副“仁者”姿態(tài),令國人崇拜;在藝術活動中像是位商人,擺出精于計算的智者姿態(tài);在與人交往和媒體鏡頭前擺出一副居高臨下大文人學者架勢。他這把年紀還能脫口背誦很長的古典詩文,不僅令國人望而生畏,而且傾倒。歸根到底范曾還是作為書畫家活動于社會和美術界的,謝飛譽他為中國國畫界首屈大拇指頭的人物,我們就來看看范曾的畫品是高還是低。
范曾是以人物畫著稱于畫壇的,至高的人物畫當屬形神兼?zhèn)渲?,而人物的形與神是非常個性化的,千人千面千種神情,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外貌姿態(tài)和精神也是豐富多樣的,見畫如見人,活靈活現,五代顧閎中筆下的韓熙載在夜宴的不同時空中,動作、姿態(tài)、表情都是不一樣的。而在范曾筆下的人物,不管畫的是什么人:神仙、高士、凡人、達摩、鐘馗,還是米芾都畫成一個樣子,從形象到姿態(tài)都大體相同或相似,立者或向左或向右皆作昂首挺胸目中無人狀,完全相同的表情:閉目閉嘴皆畫成一條弧形線;張嘴露齒,睜眼者眼珠緊貼上眼皮冷眼而視;畫老者皆肥頭禿頂長發(fā),飄拂的胡須就那幾筆;畫中小孩總是鼓著個大腮幫。十幅如一幅,眾人如一人,個個都居高臨下,裝腔作勢。俗話說,什么樣心靈的畫家畫什么樣的人,印證“畫如其人”之理。不可否認范曾已形成自己人物造型和畫法的程式,也可視為風格,是鮮明的,這種“范式”人物造型和畫法被他一再重復使用到純熟程度,一揮而就。但這絕不是至高的藝術境界,熟練的作畫技巧為一般工匠所為,畫家應求其“藝”,技與藝皆高方為大家。范曾的畫技熟而藝不足,因此他的畫可一再重復、復制,造他假畫的人很容易,稍有點繪畫基礎皆可為之,可亂真。米芾在評論五代黃筌和徐熙的畫誰高誰低時說:“黃筌的畫可摹,而徐熙的畫不可摹,因此徐熙的畫高于黃筌。”可以見得真正的藝術作品、至高的藝術品是不可摹也不可復制,是獨一無二的。范曾的作品大多數不是創(chuàng)作,而是制作,制作是手工藝活,他為了走市場可以大批量生產,這必然導致流水線作畫方式,這樣制作的方法從他工作室走出來的人物必然是十幅如一幅、千人如一人,筆下的老子都一樣,怪不得排在一起人們稱之為“老子的隊伍來了”。
范曾的人物畫沒有個性和社會性,表明范曾對人物沒有深入研究,只對人物作概念化的、公式化的、簡單化的描繪,雖有形卻無神魂,這就是我所說的有技而藝不高所在。我并不否認范曾是聰明的、智慧的、有才能的,如果用心于藝術創(chuàng)造會大有成就,可惜用錯了心、走偏了路。金錢會使人墮落是真理。因此摩西的十誡中有一條“不崇拜金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