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書畫藝術品拍賣做局,追根溯源源于海外拍賣行。但海外著名的拍賣行如蘇富比(微博)、佳士得某些所謂的拍賣做局,案例如“2.3億元成交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我們至今只是猜測,而海外拍賣巨頭至今也不公開聲明澄清。
這好比一個謎團:做局者做他的局,不管外面風云如何變幻不做回應;做局者,由于他只數自己通過做局賺來的大把大把銀子悶發財也;而揭秘做局者,由于不是買賣雙方當事人的一方,無權打官司,縱然輿論上言辭再激烈,人家不理你,你也無可奈何。
當然,質疑海外拍賣巨頭拍賣做局,我們應該承認,其還是遵循一定的拍賣游戲規則的,即是做拍賣千萬元、億元大局的拍品,基本上屬于無可爭議的真品,比如上面提到的“2.3億元人民幣成交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雖有個別行家質疑其是贗品,但應和者廖廖無幾,中國大陸幾乎沒有頂級權威的青花瓷專家認為其是贗品。
嚴格地說,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開始,中國古玩書畫藝術品開始正式走通拍賣之路,幾千元、幾萬元、幾十萬元的拍賣小局就同時出現了。因為是拍賣小局,做局之器物是一般的非高級的拍品,做局者損害的是被做局者的個人利益,被做局者大多拍下如大吵大鬧,自己在這個圈子里也不好混下去,故大多選擇和解、息事寧人的措施,或和解、或自認倒霉,因為此類做局案例如打官司,大多人財兩傷。因為中國的拍賣行有不保真的約定、有不保真的潛規則,官司大多打不贏。也就是說:海外拍賣巨頭如想策劃拍賣做大局,至少必須保證做拍賣大局的道具天價拍品是絕對真品;而境內小拍賣行做拍賣小局,選擇贗品做拍賣小局,已司空見慣,屬于拍賣流行之技巧。
然而,去年年底的在中國古玩書畫藝術品拍賣界,竟有人如此大膽、如此猖狂:以2.2億元人民幣拍賣成交了一件“漢代壽黃玉龍紋化妝臺(含坐凳)”,并登上2011年藝術品拍賣市場之最貴玉器風云榜榜首。
凡有少許中國古典家具常識者都知曉:中國漢代起居方式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為主,以席、幾、床、榻為主要的生活器具,這是古代的禮制,不要說“高坐”易制作的木凳漢代還沒有出現,或還沒有流行。如有“高坐”玉凳,絕對是王公貴族之器,連中國最典盛的玉器制作時代清乾隆時代也沒有出現過。所以,如此一件大假貨,拍賣做局者還想愚弄數千萬名收藏愛好者,真是利令智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