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1年,春拍充分回應了2010年秋天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回暖信號,展現出強烈的升勢。在春拍的整體表現中,中國藝術品市場中沉寂了數年的購買意愿和購買力得到了充分的釋放,顯示了巨大的潛力;原來一直觀望的外圍資金和新買家紛紛進場,不僅整體上抬高了藝術品的成交價格,而且大幅度地推進了藝術品金融化的進程。根據有關的數據統計,國內藝術品市場219家拍賣公司實現總成交額428.42億元,比2010年春拍上漲了112.71%,比2010年秋拍上漲15.13%,并且其中高價拍品的數量也創下歷年之最。
但是在2011年秋拍進程中,很多人都發覺到這一陡峭的升勢沒有得到繼續。在幾個指標性的大拍賣行的成交結果中,我們也不難看到這一點。11月中旬,北京翰海在2011秋拍中取得了21.24億元,比起今年春拍的24.58億,下滑了13.5%;香港佳士得秋拍以28.5億港元的總成交額宣告結束,與春拍的成績相比,減少了11.5億港元;12月上旬,北京保利2011秋拍總成交為49.2億元,和春拍成交的61.3億相比,下降了將近20%;同期北京匡時(微博)秋拍以18.15億元收捶,較春拍下降10%左右。
高估價預期與市場謹慎觀望情緒,形成了2011年秋拍藝術品市場最顯著的矛盾特征。原本不錯的拍賣成績,在與春拍結果的比較和拍前由此產生的超高預期的雙重壓力之下,顯得弱不禁風。多家媒體上頻頻出現的“拐點”字樣,更是加劇了市場中的悲觀氣氛。
拋開悲觀情緒的困擾,我們仍能從紛繁的拍場現象中理出幾條頭緒來,拍賣市場確實已經悄然發生著變化,而這些變化并非僅僅是數字的升降。
重要拍品的成交仍然喜人
盡管秋拍的成交總額與成交率環比春拍呈現下降走勢,但是精品的成交卻未受到重大波及。目前來看,秋拍已有超過百件拍品成交價超千萬元,新產生的拍賣紀錄近20項。其中,中國嘉德(微博)有60件作品超千萬元成交,兩件書畫的成交價過億元,產生新的拍賣紀錄6項。齊白石1931年作《山水冊》以1.94億元成為今秋內地拍場中首件過億的拍品;王翚《唐人詩意圖》以1.265億元創出王翚作品拍賣新紀錄。另外,傅抱石、黃賓虹等也創下了畫家新的拍賣紀錄。北京保利也有2件過億元的拍品成交,過千萬拍品達83件。
北京翰海的秋拍,過千萬元成交拍品共計37件,新的拍賣紀錄產生了7項。其中,傅抱石《毛主席詩意冊》以2.3億元成交,刷新了他的紀錄。另外,吳湖帆《富春山居圖》以9890萬元成交,刷新吳湖帆書畫拍賣紀錄;北京藝融秋拍中,吳冠中《長江萬里圖》以1.495億元拔得全場頭籌,打破了吳冠中個人作品及華人油畫拍賣世界紀錄。
在香港蘇富比(微博)秋拍會上,成交價超過千萬港元的拍品達30多件,另外有5項拍賣紀錄被刷新。
北京匡時秋拍古代書畫夜場,3個專場總成交額達4.65億元,多件作品超過最高估價的價格成交,并創造了多項成交紀錄。“盛世華光——書畫珍品”專場現場成交率達100%。晚明五大書家專場中,張瑞圖、黃道周等人的作品均刷新了個人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明代吳門畫派作品專場中,唐寅《行書自書詩》也成功打破了其個人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備受關注的國寶級作品《崇真萬壽宮瑞鶴詩唱和卷》在1小時的爭奪之后以1.01億元的價格成交,超過起拍價20倍,并創造了元代書法拍賣的世界紀錄。
不獨書畫和油畫這些拍場主項中的精品有良好表現,一些原來的小眾收藏項目也開始有上佳的表現。
上海泓盛繼去年秋拍中國紙幣專場中一枚“牧馬圖”壹萬元紙幣以230萬元成交,創造單枚中國紙幣成交的記錄后,今年秋拍又推出一枚“牧馬圖”壹萬元紙幣,460萬元的成交價創造了中國單枚紙幣成交新高。
北京華辰培育了5年的影像拍賣,也因為《周璇:影像中的人生》組照而迎來了春天,該組照片以創紀錄的218.5萬元成交。
這些成交無疑標志著重要的買家和大筆的資金并未堅決撤離拍場,而是進行著慎重的選擇和購買。并且,市場中的注意力和購買力開始分散,不再局限于一些主力項目,而是開始關注周邊尚未到達高位的拍品版塊。這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發展來講是有利的。
拍賣公司積極開拓、擴大份額
除傳統的書畫、瓷器等常規專場拍賣之外,今年秋拍的專題化、特質化明顯,各拍賣行紛紛獨辟蹊徑,籌備特色專場,應對高端消費及特定消費群體,搶占市場先機。
北京保利自2010年春拍試水珠寶,并于秋拍中將珠寶拍品增加到了322件,鐘表拍品增至442件。其中,珠寶拍出1.57億元,全場有4件拍品過千萬。北京保利執行董事趙旭認為,珠寶手表對于將潛在的買家引入收藏圈起到了相當的作用。今秋保利首次將西洋樂器引入內地的拍賣場,又開一次先河。保利的這一大膽嘗試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該場拍賣中,1901年出產的施坦威鋼琴以218萬成交。可以看到,保利在穩居國內藝術品拍賣的頭把交椅之后,仍然在不斷開拓新的買家資源,用奢侈品和其它項目為自己的藝術品拍賣造勢。
另外還有不少拍行也推出了新的專場或項目。北京華辰今秋推出蘇繡專場,亦取得不錯的反應,成交616.9萬元。北京匡時首次推出古美術文獻專場,以93.94%的成交率、512萬元收拍。杭州西泠繼今年春拍推出“庭院賞石”專場之后,今秋又推出了“紫砂盆”和“竹雕”的專場,以延續其一貫提倡的“文人情懷”、“文人生活”的追求,為竹雕之類的雜項單獨推出專場也是史無前例的。北京長風拍賣首次推出了拓片專場“金石永年——張祖翼藏拓片專場”,70余件拍品以4205.55萬元成交,100%成交收槌。
北京傳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秋拍特別推出了《開天辟地——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書法墨跡》專場,也是非常應景而及時的。
此外,幾年前各家公司開拓的新專場,比如:酒類、硯臺、紫砂等,均已經穩穩的占據了自己的份額。
上述種種跡象說明,中國藝術市場經歷了二十年的發展之后,在面臨發展困境的時候,很多拍行都想到了應該打破窠臼,開拓更寬闊的領域。征集新拍品、開辦新專場便被藝術市場從業者所看重并全力開發。在全球經濟形勢波及市場、傳統藝術品征集面臨困難、收藏投資者提出多元化產品的訴求的時候,藝術品拍賣行業產生這種共識,無疑對未來的行業發展是一件好事。
拍行的新品牌開始產生
大型公司的規模效應明顯,而優質的中小型公司更注重拍品結構和質量的把握,就目前內地的拍賣格局來看,保利和嘉德作為國內一線的大型拍賣公司,其成交結果和社會影響力已經遙遙領先于其它拍賣公司。瀚海、榮寶、中貿圣佳等原來的一線公司,或是因為企業體制不夠靈活,或是因為拍賣項目不夠完善等原因,重要性和影響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同時,一些小型的拍賣公司卻因為拍品征集和篩選出色,定價合理,市場定位準確而日益發展壯大。比如北京傳是拍賣,從2009年秋季拍賣會成交1億1千余萬元,2010年春拍達到3億4千萬元,2011年秋拍成交金額達到5億9千萬元,全年成交超過10億元。如此穩步的增長和北京傳是的精品路線是分不開的。2011年春季拍賣,北京傳是拍賣增設了“傳世佳釀——茅臺(600519,股吧)酒精品”,秋拍又增設“紫玉金砂——宜興紫砂專場”和“開天辟地——紀念辛亥百年名人墨跡”專場,拍賣項目的增加和拍賣額的穩步增長已經使北京傳是樹立了品牌。類似傳是這樣的中小型公司不在少數,很多都意識到了拍品征集中高精尖原則的重要性,假以時日未必不會再次改變目前各家拍賣會的格局。
新型藝術資本的產業鏈條正在形成
近年來社會輿論質疑藝術品拍賣市場增長過快,加之目前全國有拍賣公司600多家,競爭幾乎進入到了白熱化狀態,但市場中仍然不斷涌現新加入者。今年秋拍首錘的較為引人注目的新拍賣公司有兩家:香港天成國際拍賣和北京的藝融國際拍賣。這兩家拍賣公司都各自有“來頭”,或有藏家背景,或有資本背景,都不是那種盲目進入的票友。他們將來會有何種前景,尚未可知。
為何要在此時入市?藝融拍賣的執行董事蔣偉說,藝術品拍賣行是以藝術品為載體的財富管理公司,中國很快會進入到全球化發展的進程中去,我們看好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此外,我們的金融背景使我們擁有很多財富管理客戶。
相對于傳統的房地產投資、企業投資、股權投資、證券市場投資等領域,藝術品還是一個新興市場,這對客戶非常具有吸引力。不同于傳統拍賣公司服務對象以行家為主,藝融聲稱希望通過拍賣業務把50%的財富管理客戶帶入到藝術品消費層面,把10%的客戶帶入到藝術品投資層面,而把1%的人帶入到收藏層面。而自己創辦一個拍賣公司,在傭金成本上所節省和賺取的,將是非常巨大的一筆財富。同時,信托投資所持有作品的選擇購買和銷售兌現,都會成為拍賣公司很好的上游和下游。
北京藝融在今年的秋拍中以9.9億元的總成交額異軍突起。以它為代表的新的藝術金融模式還剛剛起步,但是這一模式很有可能在不久的未來成為藝術品拍賣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