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元 錢選《浮玉山居圖》
—— 奇物佳玩均傾心 聚寶有方留聲名
明代收藏之風鼎盛,在江南富庶的地區(qū),收藏家輩出,有華夏、王世貞、項元汴、文征明、董其昌等大家。這幾位明人收藏家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富甲一方的收藏巨擘項元汴家族。可以這樣說,當今存世頂級書畫珍品上的收藏印,除了清朝皇帝,就數(shù)他的印記最多。其收藏明代及以前的中國書畫數(shù)量之大、價值之巨,令人驚嘆。據(jù)同時代文獻《五雜俎》記載:“項氏所藏,如顧愷之《女史箴圖》等,不知其數(shù),觀者累月不能盡也。……不惜重貲以購,故江南故家寶藏皆入其手。”項元汴把貯藏金石書畫的地方名曰“天籟閣”,據(jù)傳因得古琴“天籟”而命名。
那么,這個項元汴到底是何人?那些稀世之寶是通過哪種方式進入其囊中的?他對于那么多的藏品是如何管理鑒定,而藏品最后又流向何處呢?
項元汴(1525—1590),字子京,號墨林,秀水(今浙江嘉興)人。項元汴家族代代出高官,并官運亨通,項父項詮就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如此,構(gòu)建了龐大而興旺的家族勢力,從而保證了這個家族得以綿延不斷。同時也正由于自身書香門第的家庭氛圍,在晚明書畫收藏繁盛的時代大背景下,項元汴積極投身于鑒藏活動,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項元汴收藏得益于他的人脈。項氏曾與文征明有過交往,時間雖不長,但卻受益匪淺。他一生對文征明很尊重,并且推崇有加。但文征明畢竟比他大五十多歲,更多見于史籍的是文的后人與項的交往,如文嘉、文彭父子。文氏二兄弟與項元汴的關(guān)系已為大家所熟知,他們經(jīng)常充當項氏的顧問。文彭還積極地給項氏出主意如何利用藏品牟利。
華夏作為當時有名的鑒賞家,也與項元汴交情頗深。1560年春天,項35歲時,曾以五十金從華氏手中購得元虞集書《虞允文誅蚊賦卷》。后來他又以銀八十兩向華夏買到宋黃筌的《柳塘聚禽圖卷》。可見他們交住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進行藏品買賣,并從中獲利。
項氏和僧人來往密切,他們通過藏品而相互結(jié)識。智舷在詩集《黃葉庵集》中曾回憶去項家所見到的情況:“項子京家藏王孟端江山萬里圖一卷,長四丈,余嘗見之,真希世之寶也。”以藏品結(jié)緣,項元汴與智舷結(jié)下深厚友誼。有時他們也會舉辦各種集會活動,李培在《祭墨林先生文》中如此說:“座上客常滿,而衲子居半,無日不憩息于梵林,至或酣睡于香積,若不知有家也。”可見項氏與方外往來密切。這里提到的梵林便是他的居住地,項曾畫過它。現(xiàn)藏南京博物院的《梵林圖》,是項現(xiàn)存作品中的一件佳作。該作品清楚地表明是贈送僧友。
此外,裝裱師也參與到項氏的鑒藏網(wǎng)絡中來。王復元在項家從事書畫裝裱工作,有時亦為他收集字畫,目的是換得金錢,他平日“每獨行閱市,遇奇物佳玩與縑素之跡,即潛購之”。而陳繼儒也曾說道:“趙子昂亭林碑,其真跡曾粘村民屋壁上,王野賓買之以轉(zhuǎn)售項氏。”王復元生活放蕩,又較為拮據(jù),李日華說他與豪貴易金錢時,經(jīng)常“資未盡不輕鬻一物也”。然替項元汴收羅古物,他可以完全不必有上述擔心。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