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價表
隨著2011年過去,錢幣市場上,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收藏品價格有所下跌,但是1911年(清宣統三年)制作的銀幣極品價格卻再創新高。近日嘉德專場拍賣會,清宣統三年“反龍”圖案的一元銀元,創下了74.75萬元一枚的歷史成交紀錄,成交價格是同臺競技的“長須龍”一元銀元的近200倍。本周的上海拍賣會上,“反龍”銀幣起拍價已提到75萬元以上。
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北京地區連續召開了幾場錢幣專場拍賣會,清宣統三年制作的銀幣成了最受追捧的品種之一,各場拍賣會上的成交率接近100%。值得注意的是,同是清宣統三年銀幣,成交價格差異很大,普通的銀幣多在3000~8000元之間成交,而被行內稱為“反龍”圖案的銀幣,成交價卻達到了幾十萬元。
記者走訪了廣州的縱原郵幣卡市場, 發現清宣統年銀幣也是成交活躍的品種之一。檔主羅先生介紹說:“清宣統三年銀幣有5個類別,長須龍幣、曲須龍是我們最為常見的品種,在普通藏家間交流十分廣泛,價格幾千元為主;短須龍、大尾龍更加珍貴,根據品相的不同,價格從一萬元到幾萬元之間不等,廣州二手市場間或有貨。而最為珍貴的是反龍銀幣,這種銀幣因龍形圖案與其他銀幣龍尾方向相反而得此名,在廣州市場上極難見到,我的檔口中也就出現過兩次。”
物以稀為貴,流通量決定了清宣統銀幣同類不同價的命運。
記者了解到,相對于清朝晚期的其他錢幣,清宣統銀幣不但成交活躍,成交價格也屬于中上類別。與中國多數的封建王朝一樣,清王朝使用的貨幣機制是銀本位制,但在錢幣方面,卻始終發行銅錢;這套銀幣是清王朝唯一官方發行的銀幣,紀念價值非同一般。
“反龍”幣工藝上佳存世量稀少
由于品相不同,同是宣統三年制作的1元銀幣,“反龍”幣與長須龍幣,價格差異最高曾達到500倍。
如此大的價格差異來源自“反龍”幣的極端稀缺性。何為“反龍”幣?就是1911年天津度支部造幣總廠試鑄的銀幣,從未發行過,鑄造后不久就隨著辛亥革命的到來而銷聲匿跡了。現在市場上偶然出現的都是當年鑄造的樣幣,存世量十分稀少,又具有清王朝覆滅、辛亥革命爆發的紀念意義,極為珍貴。據廣州資深收藏家徐科介紹,該幣目前在中國市場的流通量不超過20枚,且被越來越多的藏家收藏,流通量有日漸減小的趨勢。
而就其工藝與品相來講,“反龍”幣也是同時期銀幣中的極品。首先,盤龍圖案精美,鑄模深打,龍鱗、云紋刻畫細致,五彩包漿均勻,字體韻味十足,齒邊銳利。由于從未上市發行過,保存得很好,磨損少,品相佳。
鑒別小知識
真龍幣線條柔和造假較難
如何鑒別清宣統三年銀幣?首先要確認其是銀幣。有史料記載,清宣統三年銀幣的含銀量超過90%。為此,該銀幣的色澤應是潤白柔和的,擦去污銹后,有很強的光澤。而假銀元色澤暗淡并有偏色現象,如摻銅的銀元帶微紅色或微黃色,含鉛、鋅的銀元帶灰黑色。
再者,老銀元用手指托其中心點,敲擊后發出的聲音純正婉轉柔和,感覺沉穩,好比男高音。而新制假銀元,敲擊后發出的聲音尖高,猶如女高音。
最后,宣統三年銀幣的龍形圖案,無論什么類型,均刻畫細膩、轉承柔和自然,而偽造幣即使用全銀打造,也圖案粗糙、粗細不一。如果要鑒別“反龍”、“大尾龍”這樣的珍品,建議拿到專業機構后用儀器來鑒別,“反龍”幣存世稀少,藏家也不需要刻意淘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