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傳統(tǒng)中國書畫收藏圈里流行著一條不成文的說法:一手卷,二冊頁,三中堂,四條屏,五楹聯(lián),扇面居末。扇面收藏長久以來處于傳統(tǒng)書畫收藏的配角地位,但是隨著名家大尺幅作品“天價勢頭”的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理性的藏家們開始將目光轉(zhuǎn)向了具備升值潛力且未被充分關(guān)注的扇面門類,使近年扇面行情水漲船高。2003年,北京某拍賣會上,清代王鑒的《云壑松陰圖》扇面,估價僅8萬-15萬元,終以77萬元成交;2004年在上海,6把元代人物團扇以2420萬元的高價成交。2006年,匡時春拍扇子專場,齊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紅梅蜜蜂》和《蝴蝶蘭》以46.2萬元和44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扇畫在世界拍賣市場上的新紀錄。而前年,北京華嘉德的傅抱石前赤壁賦成扇更高達100萬元。從當前全國拍賣市場看,北京翰海、中貿(mào)圣佳、上海崇源、西泠印社(微博)、中國嘉德(微博)等知名公司經(jīng)常推出扇畫專場。成交量比較活躍的主要包括:趙之謙、吳昌碩、吳湖帆、齊白石、張大千、王雪濤、于非廠、啟功等人的作品。目前,市場上存有少量明代、清代作品,但明代以前的扇面則非常稀少,價值往往高達幾百萬元,比如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賣會上成交的《宋人集繪》之四——夏珪所繪的《松巖靜課圖》成交價高達336萬元。
在扇上題詩作畫,是中國的一種獨特藝術(shù),興起于三國、東晉,流行于明朝,如今存世的多為團扇和折扇。字、畫、扇骨都保持原樣的扇子,叫成扇。而為便于收藏,卸下扇骨,裝裱成冊頁的稱為扇面。書畫扇的鑒賞主要分3個方面:扇骨、書畫、扇面。
一把普通的扇子,一經(jīng)名家題詩作畫便身價百倍。在扇畫收藏中,不以尺寸、大小論英雄,只要是名家所繪,品相好,詩、書、畫、印俱全的扇面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而名家收藏過的,有特殊內(nèi)容和標志的作品也都是收藏首選。明代唐伯虎、仇英、文徵明、沈周;清代的“揚州八怪”、“清四家”;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及嶺南畫派等名家的扇面都是市場青睞熱點。
另外,對于成扇而言,扇骨材質(zhì)是否優(yōu)良,品相是否完好,也會對其價值產(chǎn)生很大影響。2009年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張大千的《唐妝仕女·書法》成交價高達117.6萬元,主要因為其扇骨為竹鑲玳瑁。前幾年扇子收藏者重扇面輕扇骨,但近年來,扇骨的藝術(shù)價值逐漸被人認識,因此行情不斷向好。扇骨的材質(zhì)通常有象牙、竹子、紫檀等,若是名家制作雕刻的扇骨拍賣價可高至數(shù)十萬元。如果名家制作的扇骨加名家繪畫題字的扇面,其升值空間更大。
鑒賞
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nèi)江人。原名正權(quán),后改名爰。別署大千居士。室名大風(fēng)堂。近代畫壇巨擘。隨兄赴日本京都專攻繪畫,又習(xí)染織。1919年返回上海,從李瑞清、曾熙習(xí)詩文書畫。早年致力于石濤、八大、青藤、白陽諸家,繼深究宋、元。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去甘肅敦煌莫高窟,臨摹和研究北魏、隋唐壁畫,歷時三年歸蜀。五十年代棲身海外,居香港、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1978年后移居臺灣臺北雙溪。與齊白石并稱“南張北齊”,與溥儒亦稱“南張北溥”。徐悲鴻稱“五百年來一大千”影響及海內(nèi)外。
此扇為張大千先生1933年寫贈好友詞人兼書畫家的謝玉岑先生,謝家為江蘇望族,岳父錢名山為大儒,弟稚柳為著名書畫家、鑒賞家。
該扇共兩面,每面兩幅五絕書法、兩幅畫,為4字4畫集錦扇。一面寫仕女、瘦石、修竹,仕女嬌嫵媚人,使人望而生憐。而仿青藤的墨梅則風(fēng)姿綽約,瀟灑脫落。
另一面則仿石濤筆意寫米芾愛石圖,至誠至敬至顛。三清圖所寫水仙、梅、竹,清超絕俗,可謂三君子也。
名人與扇面
老舍先生生前喜歡收藏扇子,他收藏的大多是戲劇名伶書畫扇,包括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王瑤卿、裘盛戎、姜妙香、俞振飛等人的作品,共有100多把。
張學(xué)良先生集扇以精品著稱,1994年蘇富比(微博)臺北拍賣專場推出他收藏的明清名家成扇40余把,另外還有明清名家書畫扇畫500幅,其中頗多美輪美奐之作,令世人大開眼界。
提醒
玩扇子的講究很多,比如拿扇,手要洗凈;開扇,應(yīng)該輕輕用手指捻開,有的人為求瀟灑,拿著折扇用力一甩,這樣很容易讓扇子受損。扇子放在桌上應(yīng)該大扇骨朝桌面,這樣不至于磨損扇面。收藏扇子應(yīng)該注意防霉、防潮、防火、防蛀等,另外,收藏的折扇扇面一定要完整潔凈,上面書畫清晰,墨彩妍潤,如稍有殘損、變污、霉斑、水漬,收藏價值便會大打折扣。一旦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可以請裱畫師將扇面揭下進行修補,重裱成扇面畫頁,以便珍藏。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