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出生于吉林,當代著名藝術批評家,當代藝術理論家,著名策展人被西方知名媒體稱為“中國當代藝術教父”。
什么是當今藝術尤其是水墨畫的桎梏乃至價值準則?范曾狀告郭慶祥(微博)案的勝訴,可以作一個例證。
我覺得這場官司的結局,根本上是中國文化和藝術的價值標準,由學術讓位給金錢利益的一個典型范例。在一個多元或者說起碼是主張多元的社會里,創作的自由和批評的自由,本來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把一個藝術界的學術爭論訴諸法律,只有在權力代替學術標準的社會里才會發生。
范曾狀告郭慶祥案背后維護的利益到底是什么?范曾先生的畫拍賣價格很高,另外,在中國水墨畫界,藝術品的私下交易,遠遠大于拍賣市場。而且,范曾先生又是一個高產的畫家,很多人擁有他的畫是自然的。所以,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高價格自然是好作品,這意味著說范曾先生的畫雷同和復制,等于說擁有范曾先生畫的人手里金錢會貶值。那么,誰擁有很多范曾先生的畫,或者范曾的畫在那些人中吃香,同時這些人又有能力讓法律來替范曾先生說話并讓范先生勝訴,以維護范曾的畫的價值和價格?這幾乎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了。
毫無疑問,如今,金錢利益成了藝術尤其是水墨畫市場的最高準則。水墨畫市場不但兼有當代藝術和油畫拍賣做局的弊端,而且通過走穴、私下買賣的黑市交易,更勝于任何一種藝術門類,更可怕的是,中國水墨畫市場成為官商勾結洗錢的一種新途徑,水墨畫成為一種既好聽又好用的硬通貨,某些人水墨畫價格的漲落,甚至成了權力社會利益的K線圖。
無人能真正揭示這個市場的真實面貌,因為與金錢利益相關聯的權力盤根錯節和強大無比!在這個環境里,中國文人一向自詡的清高和風骨,在相當數量的畫家那里丟失殆盡,更別說現代知識分子強調的獨立精神和語言的創造性了。翻來覆去變化著不同的構圖,畫的卻是同幾種人物,同一個山頭,同樣的梅蘭竹菊。只要有人買,就不斷地制造。首先論頭銜,論名氣,論尺寸,唯獨不論有沒有個人感覺和獨特性。想起來真讓人覺得悲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