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京日報、南報網同時刊發《“天下文樞”夫子廟成了“大市場”》,引起讀者和網友廣泛關注,夫子廟景區管理混亂、商業味太濃、文化氣息弱等問題,引發熱議。
失望:太丟咱南京人的臉面了!
對于今日的夫子廟景區,網友“ok幫”表示失望,“南京怎么也是文化古都,現在弄得全是銅臭味兒不說,還都是低檔賣場的感覺,太令人失望了,太丟咱南京人的臉面了……”
網友“windflower”也認同這一說法:人家蘇錫常是“無中生有”,靈山大佛啊、恐龍園啊等等,都有相當的名氣。我們南京的好東西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一個夫子廟,名氣那么響,但是來看了沒有不失望的。
網友“提拉米蘇”說:還有南京特產雨花石,夫子廟“2元一小把,10元一大把”,這是當什么賣啊,真把南京的臉丟到家了!
“不想再討論了,只想說一句,一輩子住在夫子廟的人,看見了夫子廟的變化;現在的夫子廟坑蒙拐騙加忽悠,簡直就是一個大市場。文物都是假文物。外地的人不要來了,來了失望……”一位署名“老南京人”的網友話語中流露出極度失望。
質疑:夫子廟這些年是咋管的?
不少網友對夫子廟景區的管理部門提出質疑。網友“平亂將軍”直接說,真不知道,夫子廟這些年來是怎么管的,主管部門都在做什么?聽說“游客中心”都成了“福利彩票銷售點”了,工作人員都干什么去了?
網友“阿貍”也說,不得不承認,夫子廟這些年來在管理上是缺位的,幾乎成了一個廉價商品的大市場,三教九流和小偷混跡其中,各色攤點星羅棋布,亂哄哄的,沒有多少文化特色,孔夫子的廟在那里也是黯然失色,秦淮八艷芳影無蹤,夫子廟小吃有其名而無其實。是到了該好好整治的時候了。
建議:守住文化底線,不能唯利是圖
網友“金陵散客”對夫子廟景區的規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夫子廟景區的功能、風格要有個總體定位,所有進入夫子廟景區的項目都要符合這個定位,要設定一個“門檻”,守住文化底線,保持南京特色,絕不能唯利是圖。比如,外來的產品、商鋪應該盡量減少。
網友“韋銘”說,其實夫子廟要搞好,目前要做的是兩件事:第一是定位,第二是統一管理。
所謂定位就是要凸顯文氣,夫子廟的儒家文化、科舉文化特色要彰顯出來。大成殿應該是凸顯儒家文化的核心區域,但整個環境氛圍給人的感覺不像孔廟,倒像個土地廟。一到節假日,大成殿廣場擺了發財樹招財進寶;一到燈會,大成殿里擺滿俗艷彩燈,吸引人買票進去看。
所謂統一管理,也是夫子廟的“亂象之源”,夫子廟管理者對此也很無奈,那就是夫子廟沿街店鋪、商場、設施的產權單位多元,政府“可控資源”很少,政府部門制定了規劃,可業主單位非要把房子出租給別人賣服裝、賣玩具,政府部門拿他也沒有辦法。對此,相關部門要拿出智慧和辦法,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讓夫子廟“提檔升級”、“轉型升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