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前,主辦方一般都會拼命給自己“吹噓”、“鼓勁”,期待有個“好收成”,眼下卻有知名藝術品機構在開拍前狠狠給自己“潑冷水”,很是令人意外。記者昨日獲悉,在廈門乃至國內都頗具知名度的唐頌古玩城將于今天舉行“唐頌雅集2011秋季拍賣會”。令人驚訝的是,主辦方竟在開拍前放言“這場拍賣會成交率能達20%就很不錯了!”廈門收藏市場寒意漸濃,可見一斑。
拍賣會“縮水”嚴重
“我對這次拍賣會信心不是很足。”廈門唐頌古玩城董事長陳來金透露,相比今年春拍時的龐大氣勢,此次拍賣會“縮水”嚴重。據悉,今年春拍時,該古玩城一連舉辦了5個專場,涉拍拍品達700多件。但眼下這場秋拍,專場則降到了2個,僅分為古董珍玩專場和德化瓷專場拍賣會,涉拍拍品數量也“縮水”到僅有300多件。
拍賣規模的大幅縮水,源于主辦方對拍賣結果的悲觀預計。陳來金告訴記者,今年春拍的拍賣結果頗為不錯,整體成交率達60%以上。但他昨日表示,從目前的形勢和報名等情況來看,此次拍賣會的成交額估計會比春拍少50%。”
委托方不敢送好拍品
不過,陳來金坦言,眼下,受經濟大環境持續低迷影響,包括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時(微博)等舉行的國內多場大拍,以及廈門的多場字畫拍賣會都相繼遭遇“滑鐵盧”,都給“后來者”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壓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拍賣會“縮水”嚴重,也跟不少委托方不敢送拍品,尤其是好拍品有關。
“這樣的環境下拿出來拍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氣受嗎?”一位資深藏家告訴記者,舉個例子,我從一場拍賣會上拍得一件拍品,拍賣價加其它費用總共100萬元,而現在如果要拿這件拍品去參加另一場拍賣會,委托價肯定要高于100萬元才能賺錢。
據悉,過去拍賣行情好時,這件拍品能起碼能拍到150萬元以上。但現在拍賣行情遇冷,從目前國內及本地多場拍賣會的表現來看,很多拍品都是以起拍價成交。不僅如此,主辦方在給拍品定起拍價時,有時還會故意定得比較低,試圖吸引買家。
“這樣一來,委托方就有可能會虧。”這位藏家說,“如果買來時價格為100萬(包括其它費用),而在拍賣會上,卻以90萬元起拍價賣出,就會虧10萬元。”因此,不少手中握有精品的藏家,干脆不把東西放在拍賣會上去賣了。而沒有好的拍品,來參加拍賣會的人自然也就跟著減少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