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木家具市場準備過冬的時刻,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也在經歷一場信任危機。自09年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是快速擴張,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先天不足也逐漸暴露,從5.5億元的天價粉彩乾隆瓶未買單開始,到藝術品份額交易的鬧劇、到“金縷玉衣”騙貸事件、直至最近徐悲鴻天價假畫事件的曝光,種種弊端以及欺詐行為使藝術品市場尤其是藝術品拍賣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不少藏家尤其是對拍賣市場不了解的收藏愛好者一提及拍賣,則本能的質疑和排斥,甚至還有來自各方的指責。
質疑和指責拍賣行業無疑滿足了自身道德上的正義感,然而筆者卻對這種盲目的正義表示憂慮。誠然,藝術品拍賣行業存在諸多違規問題,甚至是違法行為,猶如芒刺在背,但拍賣市場仍然是目前藝術品市場中最為公開透明的市場,也正是這種公開透明的特質,致使藝術品行業的各種問題都能夠在這里被集中發現,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有機會起到監督的作用,反而在市場信息相對閉塞的市場中,有太多的毒瘤尚未被察覺就被掩蓋過去。拍賣市場這個公開的市場中,包括真實的,或者虛假的信息摻雜在一起,一個成熟的收藏愛好者無需畏懼,更應該正視這些信息,從中辨別真偽;采用鴕鳥戰略一味的逃避更容易受傷。
以這次東南秋拍為例,各個品類參差不齊的市場表現,如田黃石和芙蓉石一路高歌猛進,其他壽山石品種震蕩盤整,漆畫在整軍蓄勢,以及紅木家具業經歷嚴寒,恰恰最為真實的反映了市場的承受能力,并折射出目前藝術品收藏市場中各方參與者的心態,以此作為參考依據,相信會對藏家未來的收藏活動有較大幫助。
時值國內外經濟環境差強人意,拍賣行業形勢嚴峻,本季福建東南秋季拍賣在開槌之前市場亦有所疑慮,但此次秋拍整體仍然保持平穩走勢,總成交額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在當代工藝拍賣市場中躋身第一梯隊,成交結果已經超拍前預期,不僅穩定了市場的信心,也意味著福建坐穩當代工藝美術市場龍頭省份的地位。西泠印社(微博)副社長童衍方在親臨東南秋拍現場后認為:福建東南拍賣對自身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找到藝術品市場的新的亮點,此次當代工藝整體成交過億元,會引發全國藝術品拍賣行業對新門類的關注,同時也會推動當代工藝美術市場的發展。
《藝術市場》雜志社社長代柳梅女士觀看此次秋拍時也表示:此次秋拍非常成功,將對未來當代工藝美術市場帶來非常廣闊的前景。作為收藏愛好者,我們也期盼籍此福建東南秋季拍賣成功收槌的契機,能為當代工藝珍品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而相關的門類也能夠抓住這次市場轉型的時機,擺脫過度依賴原材料進行低端復制的經營思路,借用已故蘋果總裁喬布斯的一句話:“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于創新。”在當代工藝領域,這句話同樣適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