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術館在9月22日那天曾經充滿了火藥味,而這場“硝煙彌漫秀”的始作俑者正是蔡國強。
據悉,2012年4月份,蔡國強將在浙江美術館舉辦個展《春》,展覽上將會展出的十余幅作品他都會在杭州本地爆破完成。這幅公開創作的《觀潮圖》是其中最大的一幅,而這也是蔡國強首次在大陸公開制作火藥草圖。
在創作秀之后的媒體發布會上,蔡國強應對自如,在感謝過浙江省政府、消防局、美術館等單位及領導后,他又對志愿者再三感謝。發布會剛開始他就說,“我很歡迎認真討論我創作的提問”,于是本刊記者原本想問的有關市場的問題瞬時顯得不合時宜。當被問到用火藥表現錢塘潮水之間火與水的問題時,蔡國強引用了《富春山居圖》被火燒成兩段的典故巧妙作答。
發布會結束后,50多家媒體悉數轉移到剛剛掛起的《觀潮圖》前觀賞,同時繼續提問。本刊記者提了個簡單的問題:“這件作品的歸宿會是哪里?會被美術館永久收藏,還是會流向市場?”蔡國強回答說,他在這件作品創作完成之后,關心的已經是下一件作品的創作了,至于這件作品是否被人收藏,能否收藏得起,不是他考慮的問題。而浙江美術館副館長桑火堯則在事后表示,這是蔡國強第一次在國內制作火藥草圖,也是浙江美術館的第一次當代藝術活動,因此很希望能把作品留在浙江美術館,具體方式是捐贈還是購買,目前正在協商中。
難的一見的創作場景
該幅火藥草圖長卷高達3米、長36米!據蔡國強本人透露,為該次爆破的實施邀請了100名志愿者,運用了150米的導火線和10種不同類型的火藥,火藥總重15公斤。
這100名志愿者均由浙江美術館在杭州市民中征集,部分為美院學生。蔡國強表示他對于這批志愿者的美術功底很是驚訝,“我開始想自己畫,后來發現工程太過龐大,當我問誰能畫,刷地一下,三四十只手舉起來了。后來我發現,他們畫得比我還要好。”志愿者根據蔡國強提供的圖片,在他的示范和指導下完成了《觀潮圖》圖樣的繪畫和裁剪工作,據說36米的長卷分成9段后,志愿者們只花了不到3小時的創作時間即告完成。
興奮的志愿者們按要求把圖樣覆蓋在畫布上,在鏤空的地方撒上火藥,之后撤走圖樣。而蔡國強則親自督查火藥的分布情況,挑選不同的火藥、木屑、紙片繼續撒在畫布上,并指揮志愿者們將無酸紙膜、圖樣、硬板紙、防火板等一層層往上覆蓋。最后,在整個畫布周邊圍上一圈引火線。
據說蓋無酸紙是為了將煙盡量收攏住,讓它們在紙上制造出水霧的效果,使水波顯得柔和。而15公斤火藥被高低不均地灑在紙上,平均厚度達1厘米,有的地方則厚得像藥餅。據說他以前多數作品使用火藥為平均0.6厘米厚。
爆破開始前,觀眾和媒體擠滿大廳的兩側空間,大家屏息等待觀看這個“超級”藝術品的誕生過程:蔡國強手持一根檀香伸向引線,快引頓時冒出火星。電光火石間,36米長的畫作周圍像鞭炮一樣“噼里啪啦”全部炸響,大股的白色煙霧升騰彌漫開來,迅速充滿了空間。然后蔡國強一聲令下,百名志愿者每人手持兩個“布饅頭”,沖到畫布邊上摁滅殘留火星,而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火藥燃燒過的氣味。
整個起火過程只用了不到5秒鐘就完成了,因為使用的是快速引線,火焰速度超過每秒16米。
用火藥畫出靈魂
爆破結束后,波濤洶涌的錢江潮呈現在觀眾面前,蔡國強對他首次在大陸公開創作的《觀潮圖》表示滿意。不過,這種創作過程也有懸念在其中,他曾在現場笑說:“創作就像做愛或談戀愛,點火是高潮,好壞到最后一下才知道。”
在《觀潮圖》公開爆破的前兩天,蔡國強和合作者已經炸了其他幾幅作品:《雷峰塔》、《保俶塔》、《女人們》,據說有一幅“塔”炸壞了,壓在上頭的紙掀了起來,大半邊都沒有燒到。“國內的火藥似乎燃燒后的色彩都差不多,”蔡國強說,“不過這些顏色也很夠用啦。”
火藥是一種很難控制的材料,按蔡國強自己的話說,“放多了炸個洞,放少了燒不著,如果上面的紙張、石頭壓得不好,鼓起來一點,熱量在其中形成回流,可能瞬間就會把畫布全燒掉。”蔡國強不斷嘗試以不同類型、數量火藥來通過不同的控制方式,使得作品呈現出不同的濃淡、韻律、構圖、色彩、動靜……“希望我的紙上爆破草圖最終的呈現,可以用與繪畫性有關的一切來檢驗。”
誠如蔡康永在其《藝術里的金錢游戲》一書中所述,“當代藝術,講究理念而未必是技法”,那個章節中,確實提到了蔡國強的爆破創作。“爆破之后,助手們要拿著濕布沖上去撲滅。撲滅的時機,會決定燒出多大的洞,可能撲滅時慢個五秒,就燒出大一點的洞……”蔡康永亦認為,當代藝術的靈魂,傳達的是創作者企圖表達的概念,而藝術家的想法就是作品的靈魂所在,技法的細節則因藝術家的風格而有不同的安排。
蔡國強最開始是畫油畫的,但他稱自己喜歡有顛覆性、破壞性的藝術,需要找一種可以挑釁他且具有偶然性與不可控性的項目,因此最終選擇了火藥。蔡國強認為自己像是一個鐘擺,在東西方文化間擺動,同時也在政府定制的創作與個人創作之間擺動。
小小缺憾無傷大局
爆破完成后,志愿者們去除了畫布上的層層覆蓋物。蔡國強一直拿著話筒提醒志愿者們盡量小心不要在畫上踩下腳印,而后他從畫布這頭走到那頭查看爆破結果,最終還是看到有一個腳印留到了畫布上。
蔡國強開玩笑說,“這個腳印彎彎的,正好像個水波,不用改了。整個創作非常成功,以前爆破完還需要仔細修飾,比如用布饅頭粘掉腳印或其他雜質,這次一次性就成功了!”
蔡國強坦陳,為了創作“錢江潮”,他找過很多古人的畫作從中吸取經驗,也希望以火藥炸出一幅更有力度的錢塘潮。畫作三分之二的部分是潮峰的地方,火藥炸出了大片滾滾的黑色波浪;而右邊潮水尚未沖抵的地方則由煙熏出逐漸變淡的曲線。蔡國強認為“中間雖然很壯闊,但是不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