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書法家自創立體書法 遭非議5年終被認可
今年50歲的龐德強是三國時代著名謀略家龐統的后裔,其擅長楷、行、隸、草,并自創立體書法,在非議中經5年錘煉其藝術價值終被認可。
龐德強說,其立體書法植根傳統,師法自然,體現出四個特性:民族性、歷史性、藝術性和時代性。民族性表現的是中華文化;歷史性體現的是對傳統的繼承;藝術性表達美感;時代性要求創新,將視覺藝術引入書法,給人以視覺沖擊,“因為古人的作品在今天看來確有可突破之處。”
據了解,龐德強的立體書法第一次亮相是在2005年山東臨沂的書畫展,當時其作品招來了一片否定之聲,但他不怕打擊,繼續堅持研究和錘煉。2006年在新加坡參加世界華人亞太區第六屆藝術展,帶去了兩幅作品:一幅小楷、一幅立體書法。
龐德強回憶稱 ,當時世界藝術家聯合總會主席陳其旋在他的立體書法作品前駐足很久,興趣濃厚。他過去主動打招呼并請指點。兩人交流后陳其旋送給他《中國書法六點論》,龐德強發現他們二人的書法理論基本吻合。該屆藝術展評出了金獎三名,龐德強位列其中。
龐德強于2007年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自辦詩詞書法展、2008年和2010年兩次應邀赴日本參加書法展,推廣立體書法,其間他撰寫多篇論文介紹其立體書法理論,立體書法的藝術價值逐漸被書法界同仁認識。
2010年10月,在綜合評定其藝術級別、國際交流、綜合素質、作品品味、展覽榮譽之后,并考慮其在書法藝術上的創新,龐德強獲得了“感動中國文化人物”的稱號。
2011年8月28日,在“全日本水墨藝術家聯盟”會長宇俊之的盛情邀請下,龐德強赴日帶去了5幅作品:兩幅立體書法、一幅草書、一幅小楷、一幅隸書。
龐德強介紹說,兩幅立體書法分別是“道”字和“佛”字。“佛字用隸書寫完成一團扇狀,象征地球。佛字左面是兩個人的形狀,右面部分像一條毒蛇盤起來,表達目前社會上一部分人道德滑坡卻渾然不知;但也有一些人我心向佛”。
龐德強稱,此次文化交流最大的感受就是中日文化相通,中日文化中都崇尚“道”。他看到日本的文化人士都反對軍國主義,而且在二戰開始前,日本的文化人士就提出中國不可戰勝,但政府沒有聽從。
據介紹,他的立體書法“佛”引起了日本眾多觀展者的好奇,他請翻譯一遍一遍講解其中的意思。他們聽后贊嘆“有思想、有美感”。
2011年是龐德強的收獲之年。中國文化部藝術開發辦公室和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共同組織了“百年辛亥和諧之旅”臺灣翰墨之旅文化交流活動。在赴臺前,該活動主辦方邀請了包括龐德強在內的大陸50余位文化名人共寫“百年辛亥”賦,最終唯一選定龐德強的賦作為此次活動作品集的開篇之作,并刻于竹簡限量發行100套。
龐德強所書百年辛亥賦結尾處曰:“中華興,天下安;神州行,人類福”,表達的是中華民族“達則兼善天下”的儒家思想。
龐德強稱,“行、楷、隸、草,我樣樣皆長,加上我的國學根底,所以我自創的立體書法才能走得很遠”。記者在他尼勒克縣的陋室里看到他寫的立體書法“云濤”和“龍”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且字體黑白有致,讓人難解是一筆寫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