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畫近年來一直穩定上漲,其中,清代“四王”一路畫風的山水畫更成為矚目的亮點:無論是中貿圣佳今年11月拍出的王時敏作品《仿各家山水冊》十開(1.2075億元),還是中國嘉德2011年秋拍的王翚《唐人詩意圖》(1.265億元),都首次以超過億元的價格拔得專場拍賣前一二名,《仿各家山水冊》更創造了王時敏作品拍賣的新紀錄。
談及清初“四王”傳世作品,最先談的當然是王時敏,王時敏的作品在市場上并不多見,大多藏于國家文博機構。他年輕時受到董其昌很大影響,致力于摹古,于黃公望追摹也很多,他曾說:“邇來畫道衰,古法漸湮,人多自出新意,謬種流傳,遂至邪詭不可救挽。”可見他竭力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而不改初終。王時敏早年多臨摹古畫,均按宋元古畫原跡臨寫而成,筆墨精細淡雅。近代以來,由于王時敏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的批評,導致他的作品價格在相當長時期內價格處于低估狀態。1988年紐約佳士得曾推出了王時敏的一把《仿黃公望山水》成扇,以0.41萬美元成交;1989年他的《仿黃子久山水》又被紐約佳士得拍至3.3萬美元,此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王時敏的作品價位大多在數十萬到數百萬元之間,當然,這與市場上沒有出現其精品也有較大關系。
2000年以后,隨著藝術拍賣市場的火爆,“四王”的作品在市場上受到了藏家的極大關注,其價格一路看漲,尤其是他們的精品,更是備受藏家的追捧,由此也帶動一批清代乃至明代書畫家作品價格的上揚。2001年王時敏的一幅隸書作品在上海拍至50.6萬元,同年,其《富春江山居圖》以590萬元高價成交;2005年他與吳歷合作的《夏山圖》在中貿圣佳以880萬元拍出。目前,王時敏作品在市場上十分少見,偶有亮相,價格已處于高價位。2007年,王時敏與張學曾、惲向等合作的《山水合卷》以1320萬元的成交價成為西泠印社春拍會古代作品專場的“標王”,也突破了千萬元的大關,到今年11月,隨著王時敏《仿各家山水冊》的出現,更是突破了億元大關。據悉,《仿宋元各家山水》冊頁十開創作于順治四年(1647),王時敏時年五十六歲,此冊雜臨米友仁、趙孟頫、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諸家筆意。設色者四,墨筆者六,筆力蒼郁,神采煥然,宋元遺則,毫發無遺,當為王時敏盛年親筆合作。
王鑒作品流傳下來的較多,2000年,王鑒《仿巨然清溪待渡圖軸》在香港佳士得以109.71萬元成交;2002年,《溪煙遠岫圖》立軸在中貿圣佳以39.6萬元成交;2004年,《仿古山水十開冊頁》在中國嘉德以1265萬元成交。2006年,《溪云初起》立軸在中貿圣佳以440萬元成交。在匡時2011年夏拍會上,王鑒的《江干秋色》以800萬元落槌拔得全場頭籌。
王翚(王石谷)幼時承家學,后從師王鑒,又向王時敏求教,遍摹兩家藏品,以后曾得康熙賞識,贈“山水清暉”四字以褒獎,他早年作品筆法精湛,秀麗明快,中年布局有序,生機盎然,晚年則以簡率蒼勁的手法創作了不少精品。2001年,《溪山行旅圖》卷在北京翰海以599.5萬元成交;2002年,其《唐人詩意圖》在中國嘉德以750萬元成交;2004年,《輞川雪意手卷》在中貿圣佳以451萬元成交;2005年,《溪山行旅圖 》卷在北京翰海以1870萬元成交;2006年,《荷莊清夏圖》在中貿圣佳以891萬元成交。而在今年的中國嘉德2011年秋拍,他的《唐人詩意圖》則創造了1.265億元的高價,此幅作品寫江南景色,起首平林清曠,坡陀相續,淺沙遠水,天遙日暮。王翚自題作于庚寅年,是為康熙四十九年,王石谷79歲。其跋中自稱“構思經營,覺指腕間沖和自在,賞識者應能靜會”。可見其作畫時的閑適及畫成后的自得。
婁東畫派的另一大家王原祁自幼承家學,隨祖父學畫,功力深厚,曾臨摹了大量黃公望、董其昌的作品,以筆力渾厚華滋著稱,其畫常層層疊加,多遍暈染,由淡而濃,由濕而干,層次豐富,并在關鍵處以焦墨破醒,使之渾然一體。筆力雄健,自稱筆端為“金剛杵”。1994年他的一幅《仿黃公望秋山圖》手卷在紐約以34.35萬美元成交;1999年他的《仿黃公望王蒙山水》在香港以106.5萬港元成交;鑒定家徐邦達對王原祁作品十分喜愛,他曾多次親赴拍場,以高出底價數十萬元甚至百萬元的價格將王原祁精品拍回。如2002年中貿圣佳春拍,王原祁《仿宋元山水冊》十開起拍價為180萬元,最后以253萬元成交被徐邦達購入,2005年經徐邦達收藏并六次題跋的王原祁《仿宋元山水冊》再次登上拍場,最后以2420萬元成交易主,創王原祁作品市場最高價。2009年北京秋季拍賣中,王原祁的《層巒聳秀》以616萬成交。
從目前“四王”的市場表現看,王翚的作品最受藏家的歡迎,市場價格也最高;而王時敏、王原祁、王鑒的作品,贗品有一部分,價格也懸殊不等,但只要有流傳有緒的大幅精品亮相,價格則立刻攀升,這從今年王時敏《仿各家山水冊》創出其個人紀錄(1.2075億元)就可以看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