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受藏友青睞的《烏江纖夫》
數碼相機的逐漸普及,讓以前的攝影膠片淡出市場。物以稀為貴,再加上老照片收藏熱的帶動,如今,成像底片正在小眾中刮起一股收藏風。
重慶晚報記者走訪獲悉,目前重慶有部分攝影玩友已開始有意識保存自己的成像底片,準備待價而沽。
底片收藏多靠同行交流
據悉,此前北京華辰拍賣公司就組織過拍攝名人和名人拍攝的照片的底片拍賣,其中不乏高價成交者。
事實上,底片收藏在海外早已形成潮流,而在我國則尚屬起步階段。重慶晚報記者走訪獲悉,受國內外底片收藏風影響,本地部分藏友也開始將眼光轉向底片。
盡管大眾對老照片有所認知,但對成像底片有收藏意識者卻寥寥可數。由于需求并未有效激活,至今在收藏品市場上,底片身影幾近無蹤。
來自重慶攝影家協會的消息稱,部分膠片玩友已經在大量收集或與同行交流底片。重慶晚報記者了解部分攝友獲悉,有藏友已瞄到底片的商機,正在攝友中尋找、收購自己相中的底片。
攝影師收底片待價而沽
嚴正華是國家一級攝影師,現任重慶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昨日,他接受重慶晚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如今他已收集了上萬張自己拍攝的各類照片的底片。原因很簡單,除了見證自己的創作經歷外,他更從國內外底片收藏行情判斷,本地的底片收藏不久將迎來春天。
據嚴正華介紹,他從2001年起,在10年間從不同角度、不同場景、不同畫面拍攝到一組烏江纖夫照,該組照曾分別獲得全國第22屆攝影藝術展優秀獎和國際攝影聯盟黑白攝影兩聯展金獎。“兩年前,有人曾出價8萬元找我買底片,但我沒有賣。”嚴正華稱,現在,這一組珍貴照片已被越來越多藏友收藏,而其成像底片的身價則一下飆升至50萬元左右了。
實際上,嚴正華的攝影作品以反映重慶老工業企業面貌為主。目前,他保存著本地大量的老工業企業舊顏的底片。現在,有的企業已搬遷,有的甚至消失了。這些有珍貴歷史和紀念意義的照片,已成為重慶地區老工業企業生存、發展、變遷的見證。他坦言:“我保存著的這些底片,應該有變現和增值的機會。”
重慶市攝影家協會主席馮建新透露,目前像嚴正華一樣捏著底片守株待兔的膠片玩友,數量正在不斷增多。
影像內容左右收藏價值
收藏底片,行家認為首當重視內容。“這是目前底片成交價高低的最核心。”
行家認為,膠片的大小、色彩以及組圖方式、拍攝手段、沖洗技術等,也是影響成像底片價值高低的因素。但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卻是底片中的影像內容。如同一作者所拍攝的同樣規格、品質、色彩的照片,影像內容為名人、名景、名物者,相較于普通內容者價值就大很多。“因此,新手入行,選到具有特殊意義的成像底片,更容易為其未來的增值打下基礎。”
至于底片保存,專業人士稱,除了必備的防潮箱外,觀看應戴白手套、用鑷子。此外,需恒溫、恒濕并注意防霉、防暴曬。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