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馬拉雅靈鷲》:1941年,徐悲鴻在此馬來西亞藏家家中長住,結為金蘭之好,此為藏家所求畫作
文:郭彤(中國嘉德近現代書畫部經理)
徐悲鴻的作品主要還是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這是徐悲鴻作品最重要得收藏場所,他每個時期的重要作品皆在其中,對于徐悲鴻的愛好者來說這些館藏是一枚“定海神針”。另外2009年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辦的“徐悲鴻大型藝術展”的影響也很大,對于徐悲鴻藝術創作和市場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大家能夠看到一個比較整體的徐悲鴻創作面貌。
徐悲鴻在抗戰時期的創作,我覺得目前的研究還不夠,例如他在廣西、貴州、四川、重慶、南陽、中國美院時期的創作,并沒有統一的整理和脈絡。最近通過拍賣市場的推動還有對他的幾個大藏家的整理,反而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線索,比如說我們這一次有兩張楊德純上款的徐悲鴻的作品,我們根據這個線索探尋,發現楊德純原來非常重要:徐悲鴻在重慶時經常住在他的別墅里,后來我們才知道整個貴州博物館的幾十件徐悲鴻收藏大部分得自于楊德純家屬的捐贈,這其實是很重要的收藏,但卻沒有一個很好的畫冊或者研究。
由于在抗戰重慶時期人員流動比較大,我想有一些徐悲鴻的藏家不見得是當地的藏家,這些人可能去了臺灣或者北京和上海,重慶時期作品的能見度比較高,我們通過各個拍賣或者各種藏家的收藏見到,在市場出現的較多。
南洋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徐悲鴻的幾個朋友手上。比如最大量的是新加坡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黃曼士兄弟,他的收藏后來大多在“糖王”郭鶴年的收藏中,還有一些散見在市場;還有徐悲鴻戰前在新加坡的好友、考古學家韓槐準,韓槐準的收藏我們也能夠見到不少;馬來西亞大藏家駱清泉的收藏也很重要,但是他的收藏比較神秘,只是在2008年的"徐悲鴻在南洋”大展里面拿出來一些他的珍藏。
其他的收藏大部分還是他當時送給朋友、弟子的作品。徐悲鴻在美術教育上有很重要的貢獻他對弟子比如吳作人、艾中信、孫宗慰等的付出和愛護是別的藝術家很難做到的,他給弟子的這些作品都是很精彩的,例如嘉德曾經拍賣過孫宗慰收藏的獅子,還有張蒨英、費成武夫婦“霧明樓”收藏在蘇富比的專場拍賣。另外他給一些當時的國民黨要員以及文化界的友人的作品在近二十年的拍賣上也出來很多,這一部分大多可能在北美、東南亞尤其是臺灣和香港,這些作品都是散見的私人收藏。
徐悲鴻曾經留給第一任夫人蔣碧薇的作品能夠在市場上大量見到,上世紀90年代很多拍賣的作品可能是通過這個渠道流出,后來他也分給徐伯陽一部分。徐悲鴻解放后的作品就不是那么多了,重要的可能就在徐悲鴻紀念館或者是家屬的手中。
藏品鑒定
因為徐悲鴻在市場流通的作品不多,而且相對來說他的創作題材相對較少,比如喜鵲、獅子、馬、山水等,事實上你將它分成七八個類別,然后在同類別中研究、比較就好,例如他的“仕女”開臉有什么特點、衣裙有什么特點、背景處理什么特點;或者他在畫喜鵲的時候,樹枝顫動的線條、樹葉的特點、柳條怎么拉出長線條的這種功力。我覺得對他的作品的甄別主要還是同一題材進行反復對比,然后根據各個年代的特點,特別是落款的特點甄別,這是比較便于進入的幾個角度吧。
徐悲鴻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特點——他的造型能力,他的素描基礎和由西畫繼而進入中國水墨畫的途徑跟別的畫家應該是有所區別的,不管他是畫一只鳥還是一匹馬,都透露出特別結實的造型能力,這種造型能力可能跟完全從傳統入手或者師傅傳徒弟的教育方法出來的畫家不一樣。比如說馬蹄是這樣擺還是那樣收,站馬和奔馬是怎樣的一種體態等等都是非常講究而非想象的,徐悲鴻的造型能力是特別強的。大家多看一些博物館的收藏就能夠多一些這種自己的體驗吧。
徐悲鴻的市場表現
徐悲鴻市場的每一次上漲都不是走在前面的,一般是齊白石、張大千漲到一定高位之后才是徐悲鴻市場的表現時間,我覺得這跟大家對他的認知有關,雖然徐悲鴻的馬誰都知道,但是他的作品數量有限,不像齊白石、張大千有那么多的創作留在市場上,反而大家對徐悲鴻的面貌、特點的思考分析比不上前兩者。
徐悲鴻在油畫、水墨、教育上的影響很大,徐悲鴻的油畫作品留存的時間很早,出來一件很重要的作品自然價位非常高,但是參與的人不一定那么多,水墨作品相較油畫較多,但是跟職業畫家相比數量還是較少。
最近業界對于徐悲鴻的研究更加透徹,在從西畫入手進行水墨創作的藝術家中,徐悲鴻處于領頭羊的地位,所以他的作品不管是作為投資保值還是收藏,他的地位都是非常穩固的,所以只要有好的、難得一見的重要作品出來,那徐悲鴻達到一個高點價位是隨時都有可能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