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蛙趣圖》
齊白石能在中國藝術史上成為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藝術題材選擇對傳統繪畫的顛覆性,這顯然與他下層農民的出身息息相關。諸多只有下層平民才耳熟能詳的物象,從來都不能登傳統繪畫大雅之堂的,都被齊白石一一攝入畫中,并賦予其一種新鮮和潑辣的審美價值,如農民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見的笊籬、柴耙、稻草垛等等,而夏夜擾人清夢的青蛙更是如此。事實上,不管是文人畫興起之前還是興起之后,青蛙這種家喻戶曉的物象似乎都不太為歷代的藝術家關注,即使是以寫生狀物之精絕聞名的兩宋也是如此,因此自然極少有機會進入中國傳統的繪畫題材庫中而成為具有某種獨特寄意的審美對象了。
但青蛙連同其子嗣蝌蚪們卻為齊白石帶來了巨大的名聲,《十里蛙聲出山泉》等名作即為明證,而此幅榮寶齋舊藏的齊白石《蛙趣圖》亦堪如此。畫以水墨涂染六只青蛙群集聚會,兩只早已等在當地,一只剛跳下地,四肢剛著地,身體還沒放松;兩只剛爬到,其中一只一條腿還沒來得及收回;一只正從水中游過來,六只各各神態動作不同,極為生動活潑,令人不禁莞爾。又以淡水墨略略勾畫水線和草,整幅意趣盎然,栩栩如生。
榮寶齋收藏的此件作品,白石于畫面左側題款云:“孔德璋嘗答人問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所謂“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之語,出自《南齊書·孔稚珪傳》:“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期效仲舉。’”孔稚珪字德璋,南朝齊御史中丞,為人鯁直而生性磊落坦蕩,疏曠清韻,齊白石以其人事入畫,顯似別有寓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