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畫《鳴秋》

油畫《鶴》
價格只有原作的二十分之一 但隨著原作被市場接受 會有更多人購買
一件油畫原作價格為100萬~200萬元左右,在其基礎上制作的版畫價格在2.5萬~3.5萬元之間;一件買家出價800萬元畫家也不愿意出售的早年精品油畫,一半尺寸大小的版畫價格僅為3.5萬元左右。
除了原作的價格作為版畫價格的衡量標準,版畫的價格還受其他因素影響,比如不同類型版畫的價格有所不同。同時,盡管歐美、日本市場中的版畫已經普及,但廣東市場對于版畫依然停留在大多數人都在觀望的階段。
來自美國紐瓦克畫廊Liang’s Art Gallery的經營者的梁洪楷,對于版畫市場極為關注,他認為,收藏有不同層次,一部分人具備收藏原作的能力,而其他普通收藏者可以定位為收藏版畫,一是目前版畫的水平之高已經完全可以令普通收藏者達到欣賞原畫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版畫的價格遠低于原作。
類型不同價格也不同
廣州采堂畫廊經營者梁慶強告訴記者,按照國際慣例,版畫的“原始價格”一般是原作價格的1/20左右。比如廣東油畫家謝楚余一件100×120cm的原作市場價格在100萬~200萬元之間,其版畫價格即約為5萬~10萬元之間。
不過,除了原作的價格作為版畫價格的衡量標準,版畫的價格還受其他因素影響,比如不同類型版畫的價格有所不同。以北京畫廊制作的吳冠中版畫為例,一般有珂羅版畫和絲網版畫兩種,前者價格偏低,可能最低僅需要三五千元,而絲網版畫價格從三五萬元到二十萬元不等。
版畫價格也會“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畫家作品受市場認可的程度除了影響版畫的“原始價格”,還會影響其未來的“出廠價格”。什么是原始價格?就是一開始進入市場的“發行價”,而隨著版畫逐漸推出,市場反應發生變化,畫家或者制作機構也會隨之調整版畫的銷售價格。
旅日版畫家陳貴平舉例說明,例如他按照自己的油畫制作了100件絲網版畫,每一件定價為8000元,并且開始銷售。隨著作品逐漸被買家接受,更多的人購買這件版畫,限量發行的100件作品逐漸賣出,他手中留存的版畫逐漸減少,那么按照國際慣例,他就可以適當調整自己手中剩余版畫的價格了。“不過這種幅度非常小,大部分畫家不愿意驟然大幅提高自己作品的價格”,陳貴平認為,相反,畫家們更寧愿自己的作品穩步上漲。
盡管歐美、日本市場中的版畫已經普及,甚至出現制作版畫的上市公司;盡管北京、上海市場已經逐漸接受版畫,但廣東市場對于版畫依然停留在大多數人都在觀望的階段。
美國完全認可了版畫
梁慶強告訴記者,其實早在1996~1997年時,他已經嘗試推出了“限量油畫”的概念來制作版畫,但是由于當時對國際慣例還不甚了解,不夠規范的市場運作難以走遠。
而近期梁慶強又“卷土重來”,在近日錦漢大樓藝術區11樓采堂畫廊舉行的“謝楚余原作和限量油畫展”上又重申“限量油畫”。
“美國經過了多年的運作,已經完全認可了版畫,經營者也完全以商業操作的方式來經營版畫,甚至把版畫市場細致拆分為不同尺寸、材料的版畫和各種低廉的衍生商品。而我相信中國暫時不會過于商業化。”因為看好市場,梁慶強決定把中國的版畫“帶出去”:“亞洲藝術是歐美市場關注的重點,類似謝楚余的這種‘中國風’還很有市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