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伊·利希滕斯坦《我可以看到整間屋子……里面一個人都沒有!》(局部),1961
佳士得當代藝術夜場拍賣,其中彼得·諾頓(Peter Norton)藏品拍賣單元中的26件拍品享有一本專門的圖錄,在當晚全部售出,為全場總成交額貢獻了2678.5萬美元,輕易地突破了1590萬美元的估價上限。創下個人作品拍賣紀錄的藝術家高達13位,其中9位出自這位軟件巨頭的珍藏。
即便沒有諾頓,另外一大部分來源各異的拍品也取得2.20812億美元的成績,略高于2.153億至2.964億美元的預估額的下限,成為這家私營拍賣行史上收益第8強的當代藝術拍賣會。相對于上周尷尬的印象派及現代主義拍賣會(總成交額只有1.467億美元)來說,這次可算打了個翻身仗。
盡管場上競標激烈、氣氛活躍(特別是針對那些出處不凡或初入市場的作品),這次拍賣的成績還是不及2007年5月那場總成交額達3.846億美元的戰后及當代藝術夜場拍賣。同時,當晚氣氛火爆的原因之一是超級巨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的出席,他走進拍賣場時將頭上的棒球帽壓得很低,好像時刻預防著狗仔隊們的突襲,還將手機一直貼在耳朵上。他與做藝術商的朋友海利·納哈邁德(Helly Nahmad)坐在一起,有如觀戰。
“諾頓拍品”中有一件格林·利貢(Glenn Ligon)的《無題(村中陌生人#17)[Untitled (Stranger in the Village #17)]》(2000),是一件布面丙烯、油畫棒、煤屑和樹脂作品,被L&M Arts的羅伯特·姆努欽(Robert Mnuchin)以117.85萬美元的紀錄價格買下(估價30萬至50萬美元)。利貢此前的紀錄是在今年9月佳士得“藝術家心系海地(Artists for Haiti)”慈善拍賣中創下的,當時其《陌生人#4(Stranger #4)》(2011)以45萬美元被另一位巨星買家——珍妮弗·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買下,而這次的成交價比那一次的兩倍還高。
沒有人曾預料到諾頓會“處理”掉一批藏品,然而他對挑戰性作品的趣味和嗜好在這場拍賣會上獲得了極大回報,比如封面拍品,弗雷德·托馬塞利(Fred Tomaselli)2000年的雙聯畫《無題(逐)[Untitled (Expulsion)]》,基于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由樹葉、藥片、昆蟲、蘑菇和印刷紙拼貼在板上而成,以165萬美元的紀錄價格成交(估價50萬至70萬美元)。弗雷德·托馬塞利不久前曾在上海的詹姆士·科恩畫廊(James Cohan Gallery)展覽過作品,并與妻兒一同出席“上海當代(ShContemporary)”,為那次藝博會增添了趣味。
諾頓藏品引來極多競標者,拍賣師克里斯托弗·伯奇(Christopher Burge)足足花了50分鐘才將這26件拍品全都拍賣出去。
與周一菲利浦斯拍賣行的情形相仿,在諾頓單元結束后的拍品來源各異的拍賣單元,最貴的拍品中有10件有著高額第三方擔保。同樣還有6件拍品有著拍賣行自身提供的擔保,以確保無論現場買家反應如何,作品都能被賣出。
最先上場的有擔保拍品是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抽象圖片報(724-5)[Abstraktes Bild(724-5)]》(1990),以390.5萬美元成交(估價200萬至300萬美元)。這也件作品也曾在過去的藝術火爆期中馳騁拍場,2007年10月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曾以91.65萬英鎊(186.6979萬美元)成交。
另一件擔保拍品是杰夫·昆斯1985年的早期簡潔之作《雙球全平衡缸[Two Ball Total Equilibrium Tank (Spalding Dr. J Silver Series, Wilson Aggressor)]》,其中兩個籃球失重般地浮在一只魚缸中,被紐約商家大衛·茲沃納(David Zwirner)以422.65萬美元買下(估價200萬至300萬美元)。這位商家靜觀場上風起云涌,在最后時刻舉起370萬美元的決勝價牌。
《雙球全平衡缸》的提供者是1985年在芝加哥的Feature畫廊以3500美元買得這件作品的。此消息來自Feature畫廊的創立人哈德森(Hudson),他現在在紐約的下東區繼續經營Feature畫廊。當回憶往事時,他說:“我當時覺得終于賣出一件昆斯的作品了,那在當時并非易事。”
雕塑的情況也非常不錯,露易絲·布爾茹瓦(Louise Bourgeois)2006年的大型銅雕《蜘蛛(Spider)》被一位匿名電話買家以1072.25萬美元買下(估價400萬至600萬美元)。
攝影也不乏亮點,安德烈亞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壁畫尺寸的權威照片《萊茵II(Rhein II)》,在1999年拍攝于萊茵河并經電腦處理,是6版中的一版,以433.85萬美元成交(估價250萬至350萬美元),成為攝影拍賣史上的紀錄。
但當晚的至尊拍品還要屬利希滕斯坦的那幅《我可以看到整間屋子……里面一個人都沒有!(I Can See the Whole Room... and There’s Nobody in It!)》,這件48乘48英寸的畫作以2700萬美元的天價起拍,伯奇用那種悶騷范兒對著滿滿一屋子人讀出這件作品的名稱,引起哄堂大笑。紐約私人商家蓋·貝內特(Guy Bennett)擊敗所有電話競標,以4320.25萬美元的紀錄價格買下此畫(估價3500萬至450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畫此前曾在1988年11月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創下當時的紀錄,以209萬美元成交,與許多佳作一同來自康涅狄格州藏家艾米莉和波頓·特雷梅恩(Emily and Burton Tremaine)的傳奇收藏。
23年間,此畫的價格從200萬美元增至4300萬美元,不僅反映了利希滕斯坦不斷提高的地位,也能見證當代藝術市場突飛猛進的發展。
安迪·沃霍爾作品的受歡迎程度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著波普藝術的實力,這一次,眸子動人的《銀色莉茲(Silver Liz)》(1963)被坐在拍場第一排正中的珠寶大亨勞倫斯·格拉夫(Lawrence Graff)以1632.25萬美元買下(估價1600萬至1900萬美元),這件作品有佳士得的擔保,當晚花落格拉夫之手。
“我當然很開心,”格拉夫大步走出拍賣行時說。“換你你不開心么?這是個得到這幅作品的機會,正好配我有的那幅《紅色莉茲》,這樣,兩件最棒的作品就都是我的了。”格拉夫說的另一幅沃霍爾的“莉茲”是2006年在紐約蘇富比以約11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的。
格拉夫和佳士得都曾期待著更高的出價人,這個人卻并沒出現。這位藏家很高興出價到1450萬美元(不含傭金)時就落錘了,這個價低于1600萬美元的估價下限。
另一件沃霍爾拍品《四個康寶湯罐(Four Campbell’s Soup Cans)》(1962)被一位電話買家以982.65萬美元奪得(估價700萬至1000萬美元),還有一件26乘22英寸的《毛澤東(Mao)》(1973)被姆努欽以344.25萬美元買下(估價300萬至500萬美元)。
也有很多大牌畫作流拍,包括弗蘭西斯·培根大而無當的《講話男子研究(Study of a Man Talking)》(1981),估價為1200萬至1800萬美元;威廉·德·庫寧的精美之作《花,瑪麗的桌(Flowers, Mary's Table)》(1971),估價為800萬至1200萬美元;格哈德·里希特的“模糊現實主義”畫作《尼本巴克夫人(Frau Niepenberg)》(1965),估價為700萬至1000萬美元。然而,其他畫作牛氣滾滾的成交浪潮足以使人們無視這些流拍噩耗。
場上還出現了少許一流抽象表現主義作品,其中最佳者當屬馬克·羅斯科的《白云(White Cloud)》(1956),被一位電話買家以1856.25萬美元買下(估價1800萬至2500萬美元)。拍品提供人是1976年從佩斯畫廊(Pace Gallery)買到此畫的。
接下來要拭目以待本周蘇富比的戰后與當代藝術拍賣會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